易于起争,粥长约束,任劳任怨……宜许其优免重差,特给冠带匾额。近则又有一法,半月集粥长于公堂,任事勤劳者,以盒酒花红劳之;惰者量行惩戒,以警其后。”
为严明吏治,规定官员必须亲自散粥,天杀,地杀,等杀手组织人员亲临督察:“煮赈银米,着当地府衙官员亲身散给,务使贫民得沾实惠,勿致胥役侵蚀中饱。倘若有府衙官员不严格执行者按照情节严重进行惩处,情节严重者当场格杀勿论!
第五:确立官粥为主、民粥为辅的制度
方粥厂是我大唐诸侯国灾情粥赈的主力军,发挥着主要的赈饥作用,是粥赈制度顺利推行的保障。但官府力量毕竟有限,当地府衙就通过颁发各种旌奖的方式,鼓励、劝谕民间富豪士绅富户煮粥赈饥,以补官方粥赈之不足。方观承任职直隶时,发布《倡劝富民煮赈灾手谕》,确立了私人粥赈的原则及方法,并劝谕有能力富裕乡镇众绅士合力煮赈,布赈,外来贫民就食称便……倡率富民,诚心劝谕,不可丝毫勒派。”饥荒中地方士绅积极、自愿粥赈者大有人在,但并非所有富户都愿粥赈。不强求,但对于愿意布赈施粥之乡镇富庶均在灾后立碑,来年减免其相应赋税。
私人粥赈不限时间地点,可在公共场合、私人宅院施赈,或担粥四处行走,见饥即赈,使不能赶到粥厂的饥民得到救。但其布粥浓度不得低于以上所说:”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但凡一经发现弄虚作假之沽名钓誉者,按照情节严重进行严惩,严重者杀无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 大唐防灾手册之具体实施方案》 (第2/2页)
第六:在救灾过程中要实行以工代赈,但凡有把力气青壮年均可以以工代赈,不仅管饱,还有一定例钱。这样既能够帮助解决灾情建设的基础设施人手不足之困惑,同时也可以避免百姓滋生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之观念,同时也可以大大缓解灾情带施粥排队人多之困境。
第七:每天专门核实打粥人数及姓名,同时每天有专门看板公布消耗粮食等,并设立举报站点,由天杀,地杀人员及当地府衙官员组成,所有消耗粮食都等级在册,打粥灾民每天打粥都需按印防止滋生腐败,吃空饷等贪污腐化之存在,一经发现及核实灾情期间贪墨之行为,无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