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谁,均杀无赦!胆敢与民争利者杀无赦!
第四:设置募捐点:但凡募捐人士均刻石碑上,籍贯及姓名及功绩以供世人瞻仰。同时来年减免相应赋税。
之上所有帐门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审核登记,并存档报萧府收藏存贮。同样其他灾情也可以效仿以上《大唐抗旱手册》。并积极鼓励百姓用于提出见解,一经采纳,必将奖励。
旱灾同时一般都伴随着蝗虫灾害,咱们大唐诸侯国之百姓同时要有清醒及合理的预防,处理蝗虫灾害的方案:
第一类,人工灭蝗
这一类方式主要包括篝火诱杀、开沟陷杀、器具捕打、掘除蝗卵和声色驱蝗。
篝火诱杀,主要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引诱蝗虫投火,主要针对已经具备飞行能力的成虫。为“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yì,埋],除之可尽”,在明清两朝,此法为最主要的灭蝗方式。
开沟陷杀,主要针对若虫蝗蝻的治理,即只会跳跃还未羽化不会飞行的幼虫。“视蝻将至处,预掘深宽各二尺长沟,每相丈许作一坑,以便掩埋”然后人为驱赶驱赶蝗蝻跳入沟中,再扫入坑中掩埋,直至沟坑均被填满。
掘除蝗卵,主要针对还未孵化的虫卵,属于预防手段。“凡见地上有无数小孔,形如蜂巢,及土微高起处,并上年蝗集之所,其土中皆有遗子,应即掘出,以水煮之。”此法从五代时期开始,并延续至今。
器具捕杀,最为原始的治蝗方式,而且效率较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抄袋式。这种治蝗方式,通常两个目的,在遭受严重蝗灾的地方,治蝗的同时,也收集蝗虫作为贮备粮食。
色声驱蝗,此法为最消极最无用的治蝗之法,只是驱赶并不能达到灭蝗减轻蝗灾的目的。“又畏金声、炮声,闻之远举。”此法多配合各种扑杀方法,将蝗虫驱赶至一处灭杀,单独使用并无效果。
第二类,农业防蝗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种植方法和技术防治蝗虫,主要包括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改变耕种季节、播种前充分翻耕以及种植蝗虫不喜食的农作物来防治蝗虫。
对种子特殊处理防治蝗虫,此方法通过将马骨、蚕矢、附子同种子拌匀后播种,“则禾稼不蝗虫”。《尔雅翼》中书:“农家下种以蚕矢,杂禾种之;或煮马骨和蚕矢溲之,可以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