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念是教化世人的骨干,其余典籍与经典皆以为辅。
只要有崇文馆的学子,就有郑公的理念在传播。
就算是在辽东时,李义府也见识过崇文馆的学子背诵郑公的言行。
李义府看到一道道的文书,除了一些思想上的提点,倒是见到了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商户出关。
这是京兆府张贴的布告,不是朝中的政令,是京兆府号召关中的商户都走出去,将他们的货物卖给突厥人,南诏人,西域人。
其中就有关中的肥皂与纸张,布匹,还有茶叶,朝中甚至能够给减免市税。
李义府看着这条意味深长的布告,正想着又见到一旁还有一个老人家正在看着布告,这位老人家甚至一手拿着书卷,一边用笔记录着。
再一看,才见到对方的面容,这是一个一头白发中年人,面容很熟悉,李义府回忆了一番,又注意到对方穿着这才想起来,这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多年不见,松赞干布竟然已是这种模样。
“许久不见了,李御史。”
见对方还认识自己,李义府稍稍行礼道:“赞普。”
松赞干布又道:“京兆府的文书其实也很简单,李御史可有什么不解的?”
李义府道:“吐蕃赞普来指点朝中官吏,是否不合适?”
松赞干布收起自己的书卷,又道:“京兆府的文书并不是京兆府的自作主张,其实也是皇帝的旨意,大唐立国至今,三位皇帝,只有如今的皇帝最集权。”
他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雨水落下,低声道:“有一个如此集权的皇帝,就不用怀疑,朝堂与官吏的行为都是皇帝的想法与皇帝的目的。”
“如果大量商户留在关中,卖不出的货物总归会积攒下来,从而让残次品增多,你们的皇帝很清楚其中病症,如果商户们互相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