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之所以十余年来能够稳居相位,虽与自己勤谨理政、暗暗翦除异己势力有关,然归根结底,皇帝常怀信任之心、倚己重己殊为首要。那么许是从此时开始,因为杨国忠的加入,旧时的格局已然被打破。他颓坐“精思堂”中,忽然感觉自己的精力正在快速地漏泄,甚至无力抬起身子。
一个无才无识的闲汉,不过顺势替皇帝敛了一些财货,竟然能翻着筋斗迭升至如此高位!李林甫从一开始就极度鄙视杨国忠,不过瞧在他为贵妃之兄的面子上方礼遇有加。李林甫之所以敢出招算计杨国忠,缘于他的这份鄙夷之心,因为他未视杨国忠为对手!此次遭逢大败,李林甫方事后追悔:自己莫非错了吗?许是皇帝眷顾杨国忠,自己方有如此大挫?遥想自己相继推翻张九龄、皇甫惟明、李适之、韦坚和王忠嗣等人,这些人的才干远超杨国忠,不是一样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吗?
李林甫由此悟出此战败绩的关键:皇帝的心思所在!
是啊,一个杨国忠何足道哉!就是一个傻痴之人,若其背后有皇帝的鼎力支持,一样会变得强大无比!李林甫此时埋怨自己的疏忽:皇帝并非庸人,他听了杨国忠的言语赐王鉷自尽,并将王鉷的使职皆归杨国忠,其实彰显皇帝属意杨国忠的指向。可自己呢?将杨国忠受皇帝重用归功于贵妃身上,由此一叶障目,使自己忽略了真实的内情,从而导致了自己出招错误。想想也是,杨铦为贵妃的亲兄,而杨国忠为贵妃的远房之兄,若归因到贵妃身上,皇帝为何不重用杨铦呢?
李林甫此时想道,早知如此,自己还不如对杨国忠示以怀柔之意,强似眼前的硬碰硬!李林甫如此想,其实已有示弱之意。
大凡强人,一生中也有示弱的时候,然此示弱多为总体策略所用,达到目的之后,强势依然不改。到了其真正示弱的时候,说明已然山穷水尽,除了心底涌出无尽恐惧之外,终究无法可施。李林甫仕宦一生,见过诸多大风大浪,皆有法子排解,眼前之势,他确实一筹莫展了。
李林甫是日连晚膳也不用,在堂内待了许久,方才昏昏沉沉踱出堂门。他此前在此堂中想过无数事儿,皆能想得清清楚楚,如今日这等依旧迷茫的神色,实为第一遭儿。
第二日早晨,李林甫依旧昏昏沉沉而睡。他素有早起的习惯,家人见此模样觉得异样,就试着轻触额头,触手间就觉滚烫无比。
李林甫从此在榻上躺了十余日,前来珍视的太医们大呼奇怪,因为此病绝无前兆,可谓无声无息,而一旦袭来却如排山倒海之势,高烧不退竟然达七日之久,他们实在难查病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