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多日,如坟地营造早该建好,你为李公长子,难辞其咎。”
李儒道:“禀杨大人,先父坟墓早已造好,此次圣上新赠先父为太尉,则坟茔就要稍作改动。”
杨国忠恍然大悟,说道:“是呀,李公因此为一品衔了。”李林甫此前为正二品,按制其茔地为方八十步,坟高一丈六尺,如今成为一品之职,茔地也要改为方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了。
杨国忠凝视李林甫那黑沉沉的灵柩,想起自己差点被他赶出京中的事儿,就对他棺中的尸体充满了怨恨:“奶奶的,一生玩弄阴谋诡计,还不是一样到阴间为鬼吗?哼,只不过这个老鬼终老而死,又享尽哀荣,未免有些太便宜他了。”
他在这里愤恨不已,所谓心灵通神,杨国忠刚刚被授为右相,一件与李林甫有关的案情就送到他的面前。
李献忠所率的同罗骁骑被安禄山打散,李献忠仅带数十人亲随向西逃逸。他不敢到朔方招纳部众,只好逃往昔日相熟的葛逻禄部栖身。
葛逻禄部居于庭郡之北,北庭都护程千里得知李献忠逃窜入葛逻禄部,遂派人知会葛逻禄部首领,逼迫其交出李献忠。葛逻禄部系东突厥的一支,这些年与大唐相处融洽,断不会因李献忠与大唐反目成仇,于是很快将李献忠一行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
杨国忠得知李献忠被执入京,忽然想起李献忠昔为朔方节度副使,而当时的朔方节度使由李林甫遥领,那么李献忠叛逃,是否与李林甫有干系呢?杨国忠现在虽为右相,然此前所兼的四十余使包括京兆尹并未卸下,他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令人将李献忠拘入京兆府狱中,再令那一班人严加审讯。
数日后,杨国忠如获至宝,入宫面见李隆基,眉飞色舞道:“陛下,好大一桩奸谋,险被李林甫遮掩下去。”
李隆基大惑不解:“李林甫已在病榻上躺了数月,又逝去不久,他又如何行遮掩之事了?”
“陛下当初待李献忠恩情似海,李献忠却忘了圣恩,背叛逃逸。臣当时就大惑不解,好端端的,他为何要逃呢?此次程千里将李献忠递解入京,臣稍稍一审,顿时大吃一惊,原来李林甫与李献忠早就约为父子。”
李隆基脸色顿时凝重,沉声问道:“此事确实吗?”李隆基最忌朝臣与边将过往甚密,昔日皇甫惟明一案,李林甫正是瞧准了皇甫惟明以边将之身妄与韦坚、李适之过往甚密,皇帝为之震怒,才得以构陷成功。那么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使,毕竟为朝中宰相,如何能与番将约为父子呢?仅此一点就可看出李林甫的不臣之心。
杨国忠双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