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出数道伏辩,说道:“陛下,李献忠亲口承认与李林甫约为父子,且有李林甫之婿杨齐宣的佐证。请陛下御览。”
李隆基无言细阅伏辩,其翻看完毕,脸色十分难看,说道:“看来李林甫死早一些,还是对国事有利。”
国家公器,务须公平公正,否则一旦走偏,使用者许是会一时得益,终归会反噬其身。李隆基于开元之初摈除酷吏之风,而李林甫为保相位,势必要翦除异己,由此“吉网罗钳”横行天下,李林甫恃之接连拿下皇甫惟明、韦坚、李适之和王忠嗣等人,太子李亨也险些被废除,至于没名气的小人物,更是不计其数。李林甫现在尸骨未寒,他躺在棺内根本想不到,杨国忠用他的法儿搬掉王鉷之后,现在又在打他的主意了。
杨国忠既然认为李林甫与李献忠有干系,那么何种干系最为牢固呢?当然假父假子了。杨国忠令刑讯之人告诉李献忠,若他承认为李林甫的假子,既可免除眼前的皮肉之苦,又可借此立功举动,由杨右相向皇帝请求减罪,许是能保下命来。
李献忠当初被安禄山紧逼,由此冲冠一怒带兵出走,不料还是沦为朝廷的阶下囚。他此时心中再无所求,唯保命而已。现在凭空有了一条救命之索,他焉能放手?
狱吏手持李献忠的伏辩来见杨国忠,杨国忠阅罢喜形于色,说道:“好呀,看来本官预想得不错,李林甫果然与李献忠为父子。有此伏辩,本官就可找圣上禀报了。”
此狱吏此前为罗希奭的刑狱好手,手头不知审过多少案子,他知道仅凭这一道伏辩太过单薄,遂建言道:“杨大人,小可以为,李林甫与李献忠约为父子当避外人耳目,他们私下交往肯定不避家人。若其家人能证此事,圣上定会确信无疑。”
杨国忠闻言觉得有理,遂赞道:“好主意。本官再容你几日,速速将此事访查清楚,再向圣上禀报。”
这位狱吏实有好手段,他事后就睁大眼睛搜寻能为佐证的李林甫家人。李林甫的儿子是时居丧,若将之抓来屈打成招,动静既大又未必能成,他于是将目光盯在李林甫众多的女婿身上。李林甫的第十七个女婿杨齐宣进入其视线之中,这个狱吏将之邀到狱中谈话一回,事儿果然很轻松就成了。
李隆基多年来一直倚重李林甫,对其信任有加,待王鉷案过后,李隆基的心思方有了一些改变,这也正是杨国忠能够骤升的根本原因。他现在又乍闻李林甫与李献忠约为父子的讯息,深悔自己对李林甫毫无警惕之心,若非李林甫现在死了,许是会有谋逆的举动。
京中禁军由陈玄礼掌控,宫中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