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话是借着群臣的恭维自嘲,暗讽户部和吏部隐瞒实情,这些老狐狸自然听得明白,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又有皇族挑头,谁也不愿意把这块肥肉吐出来。韩熀憋得老脸通红,除了叩头请罪并不敢搭话,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倒地,一时皇极殿内气氛异常严肃。
要说明朝的士大夫是非常有骨气的,有时候为了名誉都不在乎那顶乌纱帽,碰上一些倔驴还敢和皇帝斗智斗勇,非常头铁。除了狠人朱元璋、朱棣,其他人都没好办法应对。朱瞻基是培养太监,嘉靖是炼丹修仙,万历是不上朝,到了天启是做木匠。崇祯想做点什么,结果被东林党坑的死去活来,最后吊死在煤山,可见皇帝可以轮流转,但官僚集团的利益谁也动不得。
想到这层深意朱由校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语重心长的叹息道:
“臣读历代的兴亡史,发现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面几个大一统的王朝灭亡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王朝末期都出现了土地兼并和人口锐减。农民失去土地便成了流民,遇到灾年为了生存便会揭竿而起,这甚至成为一种死循环,没有一个朝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天启二年山东爆发了闻香教起义,这是我朝开国以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警钟长鸣,再不做些改变大明朝也要亡国了。”
众人听到亡国二字吓得一哆嗦,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心想闻香教起义是因为山东连年喊着、蝗灾,土地荒芜颗粒无收,这才使得邪教教徒趁机蛊惑灾民作乱,绝非普遍现象。况且明朝姓朱,要倒霉也是老朱家排在前面,想让我们拿出土地和人口,还是先从各地的藩王下手吧!
此时大殿上鸦雀无声,君臣各自盘算自身的利益,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好在朱由校已经习惯了聘请群众演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