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竟还余一口阳气,残纵挣扎不已。
这一瞬的景象,如凌空的箭,恐惧射穿了我的头颅。我大喊了一声,拔腿就往哥哥站着的老树下奔去。我拉着他,一步未缓,跑回了家。
回家后,我冷汗不止,大病了一场。哥哥也因此挨了父母的责骂,而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过那个乱坟岗。
病好之后,我乖巧了许多。父
1、第一章 。。。
亲念我们都到了读书的年纪,便开始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诗书礼义。哥哥从来都无心于此,所以,也只有我跟着父亲那三两个学生,在烽烟中,起诵“之乎者也”。
我曾经问过父亲,书中“天下太平,生民乐业”的景象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当时笑得很沉,如果不是嘴角上扬,我甚至无法感觉到那是一个笑容。他说:“圣君贤臣,当还天下一个太平。”
这句话,我记了很久。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合上书后,唯一单纯的愿望就是:‘圣人兴,定今朝’。
%%%%%%%%%%%%%%%%%%%%%%%%%%
我开始喜欢读书,因为书中描绘的宁静祥和,能使我片刻远离现实的混乱。眼前的残垣断壁,在书中恢复了昔日的亭台水榭;眼前的枯藤荒草,在书中恢复了昔日的青蔓绿茵;眼前流离失所的人们,在书中恢复了和美的家园。
我曾梦想像父亲一样,做一个教书先生,娶一个像我娘一样,平静温和,煮饭女红俱佳的妻子。无论外世的风雨飘摇,只是这样避身于家,避心于书。
也许梦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它只是一个梦。腥风血雨的战争,没有什么不可被摧毁。及至文帝登基,第三年,摇光的容城沦陷。同年大旱,边城颗粒无收。天灾人祸,摧毁了人们最后的避难所。
文帝三年,腊月十九,是我十岁的生辰。整整数月的饥荒,折磨得我们兄弟俩面黄肌瘦。爹娘实在不忍看我俩挨饿,又恰逢我的生辰,所以他俩竟不顾开阳士兵的搜捕,离开暂避的山林,回到容城去寻干粮。
这一去就是三天。第三日的黄昏,与他们同去的乡邻颤抖着带回了一个摧心的噩耗:我爹娘被开阳士兵抓住,那群畜生因战慌无粮,竟把他们煮食入腹!
发指的消息让我如同掉入腊月的冰窟,手脚冰凉,哆嗦不已。许久后,我渐渐感觉自己侧躺在哥哥的怀里。就这样,我们相拥着,静默坐了一夜,天微亮之时,他忽然开口:“我们去报仇。”
哥哥带着我,悄悄离开了乡人藏匿的树林,向容城走去。还未走到容城之时,就发现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