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经是小孩:这本书只有曾经受伤,与正在受伤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全本共九个故事:故事里的孩子,有的是世俗眼中定义的资优生,有的则是教师眼中令人头疼的小孩。他们与家长的冲突点最多是成绩、自我认同、探索发展——然而,这批故事的共同点是,出场角sE都是曾经受伤,而後长大rEn的孩子,以及正在受伤的孩子。
「有没有一个可能是,我们的社会把亲与子绑得太紧了?」
如果说《你孩》的特殊之处,是在於采用了「家教」这个踩在折衷点的视角。那麽,我会说,「家教」的特殊作用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中间人,而是更深层的,宛若三棱镜般,将亲子命题散开,可以在家教的视角中,同时找到家长、孩子与自己受伤的影子。
「我们都是为了母亲愿意委屈自己的人。」
在〈一脉不相承〉中,茉莉对着晓乐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小叶,不要和我一样。为了迎合母亲的喜好,放弃自己喜Ai的美术,转头踏进资优数学的门。又或者放弃攻读博士的机会,嫁给一个医生。
我曾经带过一个孩子,小学准备考私中,天天补习,妈妈管的很严,再三叮嘱过我,孩子有什麽状况都可以直接跟他说。
有次,妈妈在学生拖拉不读书後,大发雷霆,怒斥了他一顿——用电话的形式,因为妈妈还在工作。
小孩子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