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求成……”
他唏嘘道:
“这个道理,还是他教给我的。八年前,我欲探寻武当拳术中的‘血门商曲’之秘,出了岔子,所幸俞虚江在旁,才得以保全性命。
即便圣上垂怜,准我尽取宫中珍宝,又得某件神物相助,我也足足用了八年,方能恢复旧观。
可他自己怎么就,唉!”
陆炳所言,实是武道上的至理。
每一门成熟的拳术,在修炼时都有极多的禁忌,以及相当繁琐的步骤,而这些注意事项,全是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俞大猷虽为宗师,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开创出一门克制宗师的拳术阵势,也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
戚继光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可他还敏锐捕捉到了陆炳话中的另一个信息。
既有这般神物,怎么……
难道东南还不够乱,还不值得付出吗?
虽然明白陆炳在当今圣上心中的分量,是十个百个俞大猷也无法相比的,但戚继光还是忍不住心生波动。
他皱起眉头,肃然道:
“左都督也该知道,东南情势紧急,外有海寇作乱,内有天灾人祸,叫俞大哥如何能不心急?”
陆炳哑然。
久在中枢的他自然明白,东南局势混乱至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到了朝中党争的影响。
某种角度上说,害死俞大猷的,不只是拳术,也不只是东南海寇,还有朝中激烈的斗争局势。
实则陆炳来此,也是考虑到“改稻为桑”可能导致的东南民变。
他曾向嘉靖帝上书,希望能暂缓此事,却被严世蕃驳回,好在圣上也知道朱天都的厉害,故而准许陆炳孤身出京,赶往台州。
这其中,嘉靖帝也有施展制衡之术,要陆炳盯着点严党,不要太过火的意思。
当然,这些朝堂斗争的内幕,就不方便给戚继光透露了,陆炳只能长叹一声。
“元敬所言不虚,只盼你我在此,能承虚江遗志,平定东南吧。”
见陆炳如此表态,戚继光虽还未能完全放下芥蒂,心情还是为之稍宽。
朝野皆知,这位统帅锦衣卫的后军左都督,亦是一位成名多年的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