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人。
他装病装了一辈子,刚刚站起来,便倒了下去。
这个结果,谁也不奇怪。
成王败寇,赵德若胜了,赵普的下场只怕比这还要凄惨,所谓兄弟之情,在皇
57、回头 。。。
权面前,形同乌有。
那张引发这场大祸的遗诏,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世间,连点火灰都见不到。
另有九十二条人命,在这短短的时日里同样消失了。
一张软薄的白绢,便带走了这九十二条人命,或老或少,或高官,或小吏。干脆利落,毫不容情。
只不知赵德此时会否后悔当年江宁的临时起意?会否后悔将这只蛰伏的老虎放出了闸门?
只是悔已迟。
这桩密案,使已高居枢密院使之位的施仲嘉轻而易举地走到了大宋皇帝的身边,也走到了他人生权力的最巅峰,一时风光无两,前方,便是前程似锦。
便在这边大戏方酣,你方唱罢我登场之时,加紧南攻的夏太子阿斯曼,却迎来了今冬第一场大败。
阿斯曼此次攻宋,准备极其充分,先联姻以安吐蕃,又暗中结盟于大辽,再利用九王赵德的野心,骗他打开了大宋的关门。自延州起,连克天都寨、将台、瓦亭川、隆城,泾原、宁州,直逼大宋西北重镇渭州城。
在渭州城北七十里,渭水之滨有伏龙川,西夏四千轻骑在此地遭遇宋军步兵阻击。开战伊始,西夏弓强马快,将宋军战阵冲得七零八落,宋军且战且退,在遗下的物品中,却有半幅染黑血的袍子扯碎在地。
有夏将认出,这是大宋高官的官袍,且是开战以来从未见过的高官,最关键的是,这个大官流的血呈黑色,有微微的臭气,而夏军都晓得,若中了国师乌朵所淬制的毒箭,便刚好是这般的症状!
怪不得宋军一触即溃,一路逃跑,定是主将意外受伤,部从急于掩护他去疗伤解毒。
夏军一时群情激昂,只想活捉这个大官,立个大功,便鼓勇趁胜追击,连续追歼宋军上千,捉住个宋兵一问,这支败兵的主将竟是渭州都监王英!
夏将大喜,无暇深思,便一路追入了伏龙川深处的伏龙谷,待发觉大势不好,已被困在谷中,四面大石隆隆滚落,箭飞如蝗,竟是死无完尸,七零八落死在乱石之下。
正在领兵攻打庆州的阿斯曼闻信大怒,分兵一万进攻渭州城,在渭州城南的瓦亭寨遇伏。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出现了几条纵横交错的壕沟,既深且宽,壕沟后面是密密麻麻的鹿角桩,木桩间藏着的,是那曾经让阿斯曼吃尽苦头的长弓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