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你们学校那个陈勤之很不错嘛,你把他借给我们学校用一下。”
与此同时,Nature Medicine杂志在最新的一期期刊居然破天荒的公开向中国学者邀稿,欢迎与中国学者一起对自然和科学进行探索研究。
Nature期刊首版于1869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涉及各科学领域。
在这之前,国内只有一位科学家成功在Nature发过期刊。
那是19世纪末,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开创者,徐寿。
徐寿老先生出生于1818年,江苏无锡北乡人,他涉猎的科技范围极广,音乐、几何、重学(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无一不是他喜欢的。
曾与华蘅芳等合制中国第一艘汽船,还参与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系统介绍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并首创取西文第一音节造新汉字以命名化学元素。
自徐寿老先生1878年之后,一直到1990年,再也未曾有科学家成功在Nature发表过论文。
并且有专业人员在Cell发表了篇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的区别,似乎是在对陈勤之论文做出回应。
这在以前也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那篇论文给大家科普了,生物制药通常是使用再生源作为原料,这一点使得生物制药在资源可持续性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从反应条件和产物选择性,生物制药产物选择性更高,有助于减少副产物的生产,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同时也表达了,生物制药更加环保,能够减少化学污染。
从而在研发周期比化学制要短,研发成本低,药品高全性更高,适应症更广泛等等。
他们主要是讨论的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没有妄论中药。
陈勤之的那篇论文,主要是对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