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泰和帝 。。。
御书房里年青的帝王轻按着眉心,眼睛动也不动的看着明黄御桌上的战报。
半月前,西北悍族匈奴大汗莫柯率三路大军奇袭大宁的幽州、通州、贺州。半月里与大宁军队交手十次七胜,所过之路势如破竹,士气大涨有直逼帝都之势。
且不说泰和帝一开始对匈奴并不在意,以为和以往一样不过是在边陲强抢些物资罢了,哪知到今日才知那莫柯大汗居然有问鼎中原之心。
先皇前半生戎马生涯,穷兵黩武,到了后半生才学会修生养息。当今天子便是先皇修生养息后的才有的,而在太子下的三个皇弟也是后来慢慢添出的。二皇子也就是当今的秦王,三皇子宁王,四皇子瑾王。
虽然大宁经过二十年的修生养息,但也改变不了兵源稀薄的现状,何况近年来户部各项开支庞大,军饷未必那么富足。到了明日,这两个问题必然成为文武百官相互争论的交点。
比起这两个问题,泰和帝更头疼的是明日朝上的点将。大宁有两个大将军,一个镇守西南,一个镇守东北,其余的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到现在两面的外族虎视眈眈,哪里来得及也不敢将两个大将军召回,偏偏其他将领又不能服众。防得了这边防不了那边。
书房里有两个人,一个人自然是头疼不已的泰和帝,另一个便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年丞相虞城贺。
虞城贺是当今太后的父族的小辈,从小跟着泰和帝长大,算是青梅竹马。泰和帝还是太子之时,先皇宠爱二皇子,几度欲以‘立贤不立嫡’之名废太子让二皇子上位。只有虞城贺一直陪着自己身边不离不弃,几度为自己奔走,为自己的东宫之位劳心劳力。
对于虞城贺说的愿领兵驱逐外族,泰和帝是万万不会答应的。首先,虞城贺不过一介书生,就算会带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胜负难说。再者,朝中缺不得虞城贺,那些个文官也是个个难缠的主,少了虞城贺那张利嘴,泰和帝更是会内外难顾。
泰和帝登基四年,并无什么大的建树,对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也并不是很赞同,所以要得臣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外加,四周的蛮夷之族虎视眈眈,总给人一种国之将危的错觉。而三皇子,四皇子如今虽已封王爵,赐了封土,帝王家无父子,无兄弟,两人对帝都之心自然不会死。
此刻,去幽兰殿的太监总管回御书房复命。泰和帝看了一眼做事一向谨慎的大太监,淡然的问,“他今日做了些什么?”
大太监俯身尖声说,“今日也同往日一般,睡到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