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三千盏神灯乍明。众人如沐春风。
并步向前,赵维德向他躬身行礼,道:“初天师,想您这是大功告成了罢?”
初九颔首微笑:“这是自然,那女鬼已被贫道制服,尘归尘土归土,将来不会再作乱阳间。”
赵大喜:“含翠!”
含翠从一旁出,双手托着一镂花红漆盘,盘上置有红布封起的银锭子。赵维德取过来,奉于初九,“这是约定好的酬劳,您且收好。有劳真人了。”
初九自他手中捉过银子,默默地掂了掂,心花怒放,面上还是一派风轻云淡的世外高人之相:“除魔卫道,义不容辞。”
作者有话要说:
☆、欺世盗名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十几年前,当初九还是一团软肉做成的小婴儿时,必定也是纯善明净,只是之后是如何长成厚颜无耻的江湖骗子?此间缘由,说来让人啼笑皆非。
初九生在华山脚下某个普通农家。在他五岁这年正月初九,父母带四个儿子上山进香。农家人分不清观世音如来佛和太上老君玉皇大帝有何区别,就这么一路拜过去了,无非是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母鸡多下几个蛋年底猪肉卖个高价……如此云云。
华山上有个清微观。本朝皇帝信仰道教,清微观有幸获得为皇家祈福的殊荣,从此名声大噪。初九父母带着儿子们误打误撞进入此间,正准备在三清殿上那么一炷香,谁知当时清微观的观主王重阴吃罢了午饭散步消食也来到了三清殿。
王重阴此人活了不知道多少岁,与他同辈的早早地“羽化登仙”,可他竟一直活着。早年的时候还在清微观门口的松树上刻度,一年一道口子,后来年龄大了记性不好,连这事也忘记了。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脑袋顶仿佛挂着“我是大神棍”五字。
王重阴那日正摸着肚子踱步消食,一看见初九,倒吸一口气,双目圆瞪,颤颤巍巍地指着初九:“此子有仙根道骨,必得大道!”
初九父母也不知何为“仙根道骨”。
王重阴说:“不如将此子留在我清微观修行,免去遗珠之憾。”
初九父母喜不自禁——这里须得提一下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初九父母信奉“人多就是力量”这句金玉良言,于是儿子一个接一个地蹦。开始他们还为香火有继沾沾自喜;可好景不长,一个孩子一张嘴,年纪又不够大去下田干活,初九家渐渐地成了村里的模范贫穷户。初九父母为这事都愁碎了心。若是初九进了清微观修行,倒省下了一人的口粮。
而于初九而言,平白得了个进名牌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