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双人共同的计划,只有时间的晚早区别。因此“退避三舍”并不是一句空话,算是暗示也不为过。
可惜百里颉颃并不愿意多想,宁可相信这只是玩笑话。所以他用沉默的微笑结束了这样的对话,他的心里仿佛有了答案,也仿佛永远没有答案——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害怕过战争,害怕对炎国的开战,害怕真的见到一身戎装的尚槎有一双完全陌生的血红的眼睛,害怕自己真的要和他……性命相搏。
所以百里颉颃最后悄悄地自言自语了一句,“尚槎,我不要你的‘退避三舍’,我只想永远和你这样……你在离我最近的地方远离我,虽然残忍,但是毕竟,你的眼睛里可以照出我的样子……”
黎国的宫廷里君王津津有味的拿来新听的曲子,王爷则是对着一个男人穷追不舍死心塌地,可是这些都没有发生在炎国的九重宫阙里。并不是因为一个人久了就会无欲无求心情暴躁,燕祉祾则是心情沉淀了许久变得安静异常,于较早的时候开展了一次大刀阔斧的动作——关于官员的薪俸整治。
不是白白的偷鸡摸狗一样的寻访整个京城的物价,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心血来潮所以密折关心全国各地的米粮,燕祉祾的一切举动,都是出于一次蓄谋已久的变革——因为尚桅告诉过他,无官不贪的原因在于俸禄太低,所以从那时候起,燕祉祾便决心以此为契机,做一场动作。
燕祉祾比任何一个贩夫走卒都清楚京城市场里的猪肉或是大米的标价,也很了解棉布和丝绸的价值,他密密匝匝的仔细测算过许多次,宽宽绰绰的生活一年的官员究竟需要多少银钱。久而久之,他决心以“养廉”来代替惩治贪官污吏,或者说,两者并用——反正如果奖惩失调,就算是剥光了所有贪官的头盖骨上的皮肉,下一个坐上那个位子的人,依旧会传染上可怕的贪欲。
所以燕祉祾抱着“至少还是爱命大于爱财的人多”的看法,淡然的从小范围的朝议开始,带着他的全套方案——不容拒绝的开始征求意见。
明智的统治者看清了低薪会大大提高了官员贪污的几率这一点,试图用“高薪养廉”问题来解决一下的办法古已有之。早在北魏之初,因“少有能以廉自立者”,重臣高闾于是提出“以酬廉吏”。他说过,“饥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今给禄,则廉者足以无滥,贪者足以劝慕;不给,则贪者得肆其奸,廉者不能自保。”
因而对此十分奉行的燕祉祾决计以此来遏制贪赃枉法,曾有知县“每月支俸三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若兼喂马匹即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所以难怪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