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小小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没有钱的官吏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的搜刮民脂民膏,不然轩王爷如何会因为对于一些人的利益触动而命丧南疆。燕祉祾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能大笔一挥,先是提高了大臣的薪俸,接着又命令增设养廉银。
而养廉银设为通常本薪的十倍,这样一来,清廉的官员得到了十一份大于原先的收入,而且没有任何相关的风险需要承担,何乐而不为?不必战战兢兢的担心被人检举告发腐败安全许多?
当然也因为燕祉祾的制约力很是严格,心无旁骛的他勤政非常,但凡收受下属的“孝敬”和卖官鬻缺的人,太过恶劣而被他知晓,下场真的是非常凄惨。而有一些特殊的官职,如管理盐务的盐运使,管理关税的海关道等,因为是大家公认的肥缺,收入甚多,所以燕祉祾的眼睛就盯得更紧,就连乱要“棚费”的主考都能被他“刑上大夫”,朝政如何不肃穆?
因而“养廉银”在略略推行了之后,效果不能说不显着,起码看得见摸得着的——以往的“京官贫不能自存,逢一外吏入都,皆考论年世乡谊,曲计攀援”的情景得以舒缓,好像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几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问题也没有那么严峻了,“冰敬”和“炭敬”的说法也少了很多,因为辅以了一些其他的监察与严刑,这项制度并没有跑得太远,基本被燕祉祾所掌控——虽然那些翻了许多倍的银两相对于一些人的贪婪而言,依旧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因为上有所好,皇上盯得紧了,下面的人多多少少收敛的规矩些,都快要“政治清明”了。
没有可以的伪装和阿谀的作态,燕祉祾自己精打细算了一场改革,事无巨细的盘算,终于换来了一个朝野安定的结果,重赏之下的勇夫臣工们,好像连活干的都好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征兵
当然这就是燕祉祾最想看到的事情,内部安定,就可以一致对外了。朝野臣工对他尽忠,他便可以放心大胆的假公济私的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然,也唯有如此,才可以明目张胆的借着炎国的兵强马壮和仓廪充实而去攻打黎国,毫无阻力。
养廉制度在炎国成型了一段时间并且已有成效初步显示的时候,这个消息才慢吞吞的传到了黎国。闻言如此的百里骅骝表情一般,觉得燕祉祾是在做表面文章;听说这个消息的百里颉颃有些疑惑,不明白燕祉祾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的散财——其中真味,除了尚槎,没有人明白。
炎国素来富庶,在燕祉祾的治理之下,这更是不消言说的局面。菜贱伤农,米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