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来了。
那个他以为永远会在那里的人,那个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最终寻到的归宿,就这么突然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永远的消失不见。
柳云青一个人在被火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店里守了五个月,仅仅靠着带来的微薄口粮和在城外四处寻觅和乞讨来的食物。
他一日一日枯坐在李二卤菜店的门前,沉默的望向永定桥的方向。
记忆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而日渐消磨。柳云青还隐约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夜晚,他曾经坐在这里,等来了晚归醉酒的李二,那个年少放浪、又小气温柔的青年,在夜色里紧紧的抱了他满怀。
可是这一次,无论他如何等待,李二都没再回来。
那年夏天,一身潦倒的柳云青同最后一批难民一起撤出了江宁。
而当日,北方军已至金陵城下金川门外。
四年后。
初春的一个清晨,永定桥头的桥口酒楼后院。
桥口酒楼是个六开间三进深两层的大饭庄,自永乐元年开张至今三年有余,生意日日红火,从早点到宵夜无一不有。
此时,六岁的李易正牵着骡子慢吞吞的往外走。李易是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眼睛大且有神,脸蛋圆溜溜的颇有些肉。他穿的是普通的棉布短衫和厚底布鞋,衣物浆洗得很干净。
李易顺手扯了扯背上的箩筐,春寒从领口直往里钻。身上倒并不寒冷,刚进肚子的热粥与夹肉炊饼让他的头上似乎有些潮湿的热气发散出来。他搓了搓手,牵起骡子往城外的方向走。
早上的河边常有雾气,李易揉了揉眼睛,突然隐隐约约瞧见桥头站着一个人。
那人也瞧见了他。
时辰还早,街上并没有其他人。对方似乎犹豫了一下,朝他走来。青石板路上有些水汽,潮湿又泥泞,石板缝间的青苔一不小心就会弄脏了鞋子。那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李易并不怕生。他家里做的是酒楼生意,他自小便在迎来送往的人堆里长大。李易握紧手里的缰绳,仔细打量起那人来。
那人的脸长得很好看,神情恬淡安静。可他的鬓角不知道是不是沾着些灰尘,或是清早的雾气,并不是完全黝黑的发色。他穿的简单普通,但衣料算得讲究,看样子像是个普通的富农。他笼着手,指尖缝隙里有些亮光露出,似乎是一枚泛着金光的戒指,
那人客气有礼的向李易问道:“小哥,请问一下,这附近有个叫李二哥的人么?”
李易觉得那人说话的态度很招人喜欢,不像他平时相处的那些人一般粗俗下流又讨人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