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傅淦很有才气,年少时就因为才华出众而远近闻名。很多人都说,这傅家看样子又要出个大人物。凭傅淦的才华,如能参加科考,说不定傅家又能出个状元。傅淦不光文才了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武功也很高,据说,和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齐名的大刀王五,还曾拜在他的名下为徒。
但是,这个傅淦,不知为什么,特别淡泊名利,对考取功名不感兴趣。同治十二年,他取得了贡生资格后,就再没参加过科考。这傅淦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对金钱也看得很淡,而且生性豪爽,出手大方。喜欢到处游玩,不善理财,不会操持家事。分家的时候,他要得又最少,不多的积蓄,在他手理很快就花完了。也就是说,到了他这里,家道就败落了。
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受其父亲傅淦的影响,虽然才华横溢也很淡泊名利。这是个性格仁厚之人,做为傅淦的长子,为了一家的生活,在傅斯年三岁的时候就外出教书。
傅旭安教书的东平县龙山书院,地处偏僻,出行不便。傅旭安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很少陪在妻子和孩子身旁。这样他也就把全部精力用在教书上,把全部的爱用在了他的学生身上。由于知识渊博,各方面表现出色,他很快被重用当了院长。可惜好景不长,天妒英才。到傅旭安去书院的第六个年头,也就是傅斯年九岁的时候,一场大病夺去了傅旭安的生命。年仅三十九岁,可谓英年早逝。
傅斯年在三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身边,九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傅斯年是很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祖父傅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3章 又赚了几个烧饼 (第2/2页)
人们常说隔辈亲,特别是大孙子,而傅斯年还是长门长孙。傅淦有三个儿子,他好像都没怎么放在心上,用他自己的话说,都不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是怎么长大的。可是,这个孙子可不一样了。自打傅斯民来到这个世界,就把他喜欢得不知怎么好了,每天不看一眼这个胖嘟嘟的大孙子,就像丢了魂一样。
他常说,这个大孙子使他懂了很多,否则,他不会知道,照看孩子,是多么美好的事。
有一次,傅斯年过生日,他忘情地说:“胖孙子,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给爷爷带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