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3章 又赚了几个烧饼 (第1/2页)
1896年3月26日,在聊城楼北大街路东北门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面,一名男婴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傅斯年。
聊城古称东昌,位于山东西部,东南隔黄河与济南、泰安为邻,南部隔金堤河与河南省相接,西部隔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相望,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
聊城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临水而居,就意味着交通便捷,商贸繁华,便很容易成为富庶之地;何况黄河和黄金水道的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相会。而在很长时间里,聊城也却是富甲一方,曾经被誉为“中国江北水城”、“中国北方威尼斯”。
经济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繁荣,带来方方面面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聊城是商朝名相伊尹躬耕处、战国军事家孙膑诞生地、东阿王曹植梵呗音乐发明地。
所谓地灵人杰,这里诞生了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明代文学家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国画大师李苦禅、抗日名将张自忠、国学泰斗季羡林……
在聊城的这众多人杰中,傅斯年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傅斯年的祖籍是在江西的永丰县。明朝年间,傅斯年的一位远祖傅回祖被派到山东东昌府下属的一县为官。任期满后,其夫人不愿与他一起回老家,他便遂了夫人的心愿,安排三个儿子陪伴夫人。这样就在聊城住了下来。
三个儿子中有一个叫傅祥的,善于经商,所谓无商不富,傅家就从傅祥这里发达了,成了有钱人。而傅以渐就是傅祥的后人。
只是,到了傅以渐这一代,家道已经败落了。在这个家族中,傅以渐算是官当的最大一个,所谓升官发财,傅以渐又为这个家族重铸了辉煌。
傅斯年的曾祖父叫傅继勋,曾担任过安徽布政使,虽然没有其祖父傅以渐官做得大,,但也毕竟官居二品;而且还曾是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因此到他那里,家道还算是兴旺的。
傅继勋有七个儿子,第三子为傅淦,也就是傅斯年的祖父。
傅斯年的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