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4章 同样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第1/2页)
一位大作家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呀!我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客观的说,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先天的差异肯定是存在的,同样,先天的东西,对一个人的成就,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先天的东西,也肯定不是全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傅斯年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在平常的读书学习中,只要是发现不懂得字词,他都会立即写下来,事后向老师或者是祖父请教。有时候身边找不到纸张,他就会把这些字词写在手上、胳膊上乃至大腿上或者肚皮上。
夏天炎热的时候,汗水打湿了衣衫,有的时候,傅斯年的衣服上就全是墨迹。看到孩子的身上衣服上黑乎乎脏乎乎的,很多的家长会很生气,会责怪孩子。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傅斯年的母亲,却从没因此而责怪儿子,只是想尽办法把衣服洗干净。非但如此,她好像还因此而为儿子自豪,因为多年以后,傅斯年的母亲还把傅斯年这些童年趣事,如数家珍般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听。
傅斯年在学校里面的各门成绩虽然都特别的优异,但他的祖父傅淦还是不满足,因为他对自己的孙子寄予的期望值太高了。因此,每次放学回家之后,都再给傅斯年开小灶,单独辅导督导傅斯年学习儒家经典。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是真的。傅斯年在十三岁的时候,已经读完了多少人一生读不完的十三经。
人们都知道四书五经,什么是十三经呢?《十三经》是在南宋的死后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历代儒客文人所推崇。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傅斯年十三岁就读完了这十三部经书,现在有多少人能说出书名呀!而傅斯年可不是走马观花读一遍,而是认真仔细精读细读,甚至很多的章节都能够背诵下来。
方才,我们提到了傅斯年的母亲。
应该是纯属巧合吧!蔡元培、胡适和傅斯年,这三位民国风云人物,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一代大师,人品和学识都是天花板级的人物,他们成长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父亲早逝,母亲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把他们抚育成才。他们身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先说蔡元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