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在文学形式方面,使用新式标点,为白话文的发展推波助澜,备受社会各界读者的推崇。第一期出版不到一个月,竟加印三次,销量达到万余册。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每天收到很多来信要求重印。
很多学生看过杂志后,借给同学看,寄给朋友看,送给兄弟姐妹看。《新潮》的读者在不断增加,影响面在不断的扩大。
《新潮》显然刺痛了守旧的势力,杂志受到北大部分保守派教授和学生的攻击、谩骂,北大红楼二层的教员休息室成了激辩的场所。有人拿着几本《新潮》和《新青年》,送给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还在刊物上写了“非圣乱经”“洪水猛兽”“邪说横行”等评语,呼吁惩处北大校长、进步教授和青年学生。而有几家旧势力办的报纸,竟把攻击和咒骂《新潮》作为了他们的主业。
这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新潮》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附:傅斯年《〈新潮〉发刊旨趣书》
《新潮》者,北京大学学生集合同好,撰辑之月刊杂志也。北京大学之生命已历二十一年,而学生之自动刊物,不幸迟至今日然后出版。向者吾校性质虽取法于外国大学,实与历史上所谓“国学”者一贯,未足列于世界大学之林;今日幸能脱弃旧型入于轨道。向者吾校作用虽曰培植学业,而所成就者要不过一般社会服务之人,与学问之发展无与;今日幸能正其目的,以大学之正义为心。又向者吾校风气不能自别于一般社会,凡所培植皆适于今日社会之人也;今日幸能渐入世界潮流,欲为未来中国社会作之先导。本此精神,循此途径,期之以十年,则今日之大学固来日中国一切新学术之策源地;而大学之思潮未必不可普遍中国,影响无量。同人等学业浅陋,逢此转移之会,虽不敢以此弘业妄自负荷,要当竭尽思力,勉为一二分之赞助。一则以吾校真精神喻于国人,二则为将来之真学者鼓动兴趣。同人等深惭不能自致于真学者之列,特发愿为人作前驱而已。名曰《新潮》,其义可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16章《新潮》杂志 (第2/2页)
今日出版界之职务,莫先于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今试问当代思想之潮流如何?中国在此思想潮流中位置如何?国人正复茫然昧然,未辨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