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亮节的敬仰。
而中央史语所的同仁这里的山高水长,则表达的是对李庄这块土地,这里的人们的感恩之情。
全所人员与家属,盛装出席立碑仪式,男士穿西装或长衫,女士着旗袍或长裙。板栗坳小学的孩子们齐声朗诵碑铭。
最动人心弦的两个句子,一是“灯火钩沉”,二是“则后贤其何述”。当俯首于灯火、钩沉远古,他们偶尔抬头猜想,后世贤良如何对那一代知识者进行叙述。
1946年10月下旬的一天,真正离别的日子到来了!满载人员与物品的轮船就要拔锚启程,此时,李庄镇长江沿岸已是人山人海,乡民们几乎全部出动为相处六年的学者们送行,恋恋不舍、黯然神伤,离愁别绪使气氛变得格外凝重,互道珍重声伴着哭泣声,此起彼伏。
李庄,记下了这些学者的足迹,李庄,也永驻在了“下江人”记忆中。
在傅斯年的夫人俞大綵晚年的记忆中,四年的李庄岁月是美好的:
“那是一个水秀山明、风景宜人的世外桃源,我们结庐山半,俯瞰长江,过了一段悠闲的日子……在那段难得的清闲的日子里,(他)不是给儿子讲几段三国、水浒,便是看书写作;有时背着双手,环绕室中,摇头晃脑,不断地用满口山东腔调,哼唱诗词,怡然自得。年幼好奇的儿子只在一旁瞠目相视……”
102岁的石璋如在去世前三天,用颤抖的手在自己最新出版的《石璋如先生访问录》上签名,托人从台湾寄往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政府。他对那段岁月、那片山水,那些人们的怀念与感恩之情,成为这个的考古学者的绝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