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画脚,“季升贤弟啊,不是老夫不想分出兵给朝廷分忧,而是不能啊,要是分兵也只能分一半火炮去大同一线,你看这地图上,鞑靼已经占据宁夏东路一线,距离东胜卫不到三天时间,留下一半火炮也是为了抵挡宁夏的鞑靼十万骑,可是旨意不能违,想必朝廷也会理解吧,季升你看如何啊!”
这是在讨价还价,章子俊很明白朝廷是借着这一次鞑靼的兵犯,有意解除自己的私兵,目前军队中已经有大批的将领喊出了章家军的口号,其帅旗上也亮出了章字,以前用的是明字旗,现在只要士兵们看着章字旗士气必定高涨一大截,整个延绥地区的军户,以前不管是朝廷的兵还是将,都能加入到章家军而荣,待遇好不说,福利上比之朝廷官军来说,天差地别,很无奈啊。想想看,整个延绥以前的官军有一个卫所兵五万余人,加上驻守榆林,神木,各地的屯堡等地驻军,差不多有二个卫的兵力了,几十万人口,抛去妇孺老弱可战兵十万余。
现在全被章子俊给消化掉了,这么多的军户,几十万人口以前靠着朝廷拨下来的军饷和粮食度日,一个兵很难能养活一家子,记得章子俊刚到此地时的情景,到处窝棚及地窝子,还看到一个女人赤身披一件破袄子站在寒风中放马的情景,其家中只有这一件破袄子,谁出门做事就给谁穿。
短短二十年时光的转变,只要是个人都从内心中感激着平安伯,什么朝廷,什么皇上,在此地平安伯就是天,就是地,就是吾等父母也!
可是对章子俊来说,百姓生活的越好,越富足就越不利。常常到一地查事,就跟地方上的官员说:“让大多数人先富起来,这样的业绩千万不要说是平安伯的功劳,而是你们的功劳,这些都有记载的,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政绩都是要上报朝廷的,是谁的就是谁的,跟老夫一点关系都没有。”可越是这样解释,越不得劲,说多了好像有点要揽功的嫌疑,最后只能无奈地苦笑,不是说么,“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四百零五章 风起云涌(四) (第2/2页)
可是章子俊还是在想着如何能平安地安顿晚年的事,纵观历史凡是其个人实力影响到了朝廷及帝王了,其下场必定不会好,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圈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