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着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它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直接把大明的人均寿命提高了十年以上。
绥德府郭庄村大户郭琦,成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弘治九年坐言官论劾致仕。
郭庄可不是一般的小村小落,而是二百多户人家,人口千人建在沟茆中的堡垒村,被黄土丘陵和沟壑包裹其中,进村隘口建有城垛,村中大多是窑屋及地藏屋,从外面是看不到村落的,唯有几棵百年老树屹立其中,也是村民们晒粮,闲聊的场所,自成化五年郭琦考中进士后,村内就多了一座石牌坊,在牌坊边上还建有几间砖房,称为文庙,可是却供奉关帝像。
郭庄村内除了郭家,余下全是郭家的佃户,郭琦致士回家后,没过上几年后就得了一个很凶险的病,叫做发背疽,中医称为发背疽;从现代西医的观点看,是背部急性蜂窝织炎,引发坏死性筋膜炎,并发脓毒血症,并感染中枢神经。
发背疽,不是一个小痘疮疙瘩,而是非常凶险的,在古代简陋医疗条件,很容易并发脓毒血症,致死率极高。怪就怪在古代人很容易得此病,所以把得此病用骂人的话,背上长疮不得好死之类。可见在古时身上长疮就是死亡的开始。
古人为何多是“疽发背而死”,得此病的原因有许多,一,精神过度忧虑、恐惧、愤怒,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金黄葡萄球或溶血性链球菌,通过背部皮肤的毛孔侵入到皮下组织。中医称为“情志内伤,气郁化火”。
二,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医称为消渴症,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失常,湿热火毒内生外发。
三,性生活过度,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细菌。中医称为“房室不节,肾水亏损,火邪炽盛”。
四,个人卫生,后背容易发疽,是因为后背不易清洁,感染细菌生小疙瘩后,不容易注意。又因为后背的皮肤较厚,脓肿不容易破头,并发感染败血症,严重到脓毒血症,引发全身性感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四百十六章 青霉素(上) (第2/2页)
如果细菌仅仅感染角质层或真皮层的毛囊,就会形成痤疮等小脓肿,年青人会有青春痘,也叫皮脂腺囊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