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姿纵横沙场、威震四方的王者。
这般摄人的王者气场,难道是天生自带的吗?
这样的王者,你有信心与其对垒吗?
爱德华三世的前一生,满是坎坷波折。
父亲因性取向饱受争议,成了世人眼中的著名“同性恋”。
母亲更被冠上“法国母狼”的恶名,不仅红杏出墙、珠胎暗结。
还联合情夫牢牢把持英格兰王权。
14岁的爱德华,加冕为王,半年之后,父亲便惨遭横祸,被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
王叔也没能逃过一劫,受人引诱发动叛乱,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那时的他,名义上是英格兰之主,实则就是个被各方势力摆弄的傀儡,手底下拢共也就只能指挥一小撮贵族。
16岁那年,他远赴法兰西参加骑士比武大会,一路过关斩将,勇夺桂冠,一鸣惊人,这般少年英雄气概,谁人听了不拍案叫绝?
18岁时,亲自率领精锐亲兵,趁夜偷袭母亲与情夫的居所,手起刀落,处决了母亲的情夫。
顺势将母亲囚禁起来,历经重重磨难,这才一步步夺回属于自己的王权,真正主宰英格兰的命运。
……
各位想想,得是历经多少人心冷暖、世态炎凉,尝过多少权谋斗争的苦涩,才能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
把“事如其然”当作座右铭?
要我说,现代人空有一腔热血,真回到那个时代,恐怕还不及当时的小男孩心性坚忍。
单有胆量杀人,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汉。
真正的枭雄,那可是一挥手间,便能让千万人为之赴死。
雄主更是有经天纬地之才,能感召万民,心甘情愿为其宏图大业抛头颅、洒热血。
这也是为何我在前文不惜笔墨,大篇幅书写那些日常琐事。
我本意就是想细细描摹一个现代人,如何在中世纪的血雨腥风中,一点点褪去青涩、杀死心中那个软弱懵懂的“小男孩”。
完成自我救赎与蜕变。
我知道,这种写法搁网文里头,属实硬核,可若不这么写,故事便失了逻辑。
当然,写到现在,也知道了问题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