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楼已然建了有六百余年了。
院内草木茂密,一株古枫苍天耸立,枝干上挂着个坏掉的秋千,木板早已腐烂,没人知道为何如此肃穆的场合会有秋千,但也没将它移走,任它倚在草丛间诉说岁月的痕迹。
一个老仆坐在台阶上晒着太阳打盹,花白的胡子长得拖到了地上,像秋草般干枯。
顾经年走到院中静立了一会,老人才醒过来,揉了揉眼,目光落在顾经年深衣的一角上。
“书院弟子可在第一层观书。”
“前辈,是我。”
“原来是你啊。”老人慢吞吞道:“我老眼昏花了,你若不说,我怎知是你?你说了,我也得想好一会,才想起你是谁。”
顾经年只知老人曾受过他父亲的恩惠,故而自他入学以来一直对他照顾有加,多年来他却一直没问过老人的来历。
“今日听明川先生授课,许多事我在山海经、禹贡、尔雅、说文、地志里从未看到,但不知明川先生是如何知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宋璋也许是亲眼见过吧?”
“夷海相隔万里,明川先生竟曾游历诸州?”
“不,他太年轻了…对啊,那他是何处得知的?”
老人摇着头自语着,脸上的皱纹显得更多了。
顾经年也不知他是活到多少岁才能有这么多皱纹,恐怕有百岁了吧?
接着,老人似乎想起了什么。
“哦,藏书楼里原有十卷风物志,可惜被收录昭文馆,楼内连复本都不存了啊。”
顾经年问道:“除了昭文馆,何处还能寻到此籍?”
老人拍膝感慨,道:“你在此翻书五年,孜孜不倦,但老朽还是那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