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山君洞都轰然一震,连儒家众声也蓦然一停,信心满满的白亭山脸上浮现一抹错愕,虎妞则惊喜又崇拜地看向玄明,灵鹿长寿朝山君傲娇抬首,满是骄傲。
诧异过后,白亭山不由心生期待,操控文字,与吒字相合,两字如阴阳交缠,在虚空流转,相生相克,分别演绎先天与后天气象。
对此,玄明喜出望外,转念一想,又觉正常,吒字在前世传说中是开天之音,他是因《黄庭外景玉经》与太极天,数次观摩天地开辟与成型道象,修为又臻至金丹境,才能勉强发出此音。
儒家之音是后天之音,授道理,行教化,两音相碰,分别承载先天之责与后天之任,能有这般气象,尽管意外,可仔细思量,也在意料之中。
随后,玄明便与白亭山一起,放开灵觉,沉浸于论道演道之中,山君、灵鹿与燕子也因此受益,如痴如醉。
真龙吟啸九天,猛虎咆哮山林,两类生灵都擅长音道,白亭山的儒道是儒学三千、只取一音,听天下学子之音,再以音动音,由声入心,行教化之事。
众声合于一道,其字曰文,教化众生;其音如雷,振聋发聩;其声似水,滋养万物;其形如云,变幻莫测…
他认为天地之道在于音,儒家之学当发声,凡音者,生灵心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
通过参悟儒家众音,玄明对儒家有了更多认知,对天地之音生出更多体悟,对有教无类有了更深理解,在白亭山眼里,儒家不只是对人的教化,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同样可被教化,可懂仁义,甚至这种忠孝节义早就深入到万灵生命本能中:乌鸦反哺、群狼合力…
玄明看到了白亭山的广阔心胸,看到了恢弘的儒家气象,以妖身修儒道,他一颗文心比人族部分大儒更纯粹,已然打破种族与地域阻隔。
一袭布衣,往来在两山之间:
山内教化禽兽草木,端坐青石上,为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