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17">再则,虽然明清家具以木作为主,但在坐墩这一领域中,瓷器却未落下风。
瓷墩以其独特的质地与韵味,成为文人仕女甚至民间百姓的珍爱之物。
其中经典大海市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就是青花松竹梅纹绣墩。
虽然目前已知最早的瓷墩,出土于河南安阳的隋墓。
但《饮流斋说瓷》中已经提到: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
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设紫花坐墩是已。
明清两代瓷墩工艺渐趋成熟,明代还涌现出了少量的珐华作品。
这是一种元代中后期产生的硬陶器,由琉璃演变而来,但颜色更为丰富。
纵览古人笔下的生活美学,总离不开瓷器的参与。
它既可高雅清丽,又可富丽堂皇,既可在显眼处明艳逼人,又可在角落里氤氲暗香.
既然要仿,就要从最早的仿起,当然最早的是在隋朝发现的,但是那个时期的工艺很差。
而现在能够知道的瓷墩制作,属于南宋的最为经典。
南宋的青瓷标本之中,就有官窑瓷“墩”!
杭市南宋官窑博物馆举办的成果展”,展示了1985年从杭市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发掘出土的5件陶瓷器物构件。
经过仔细查看,胎釉与以往南宋官窑瓷器的普遍认识大不相同。
这些瓷器外部均施厚釉,呈青黄色,并带有开片,胎以红褐色为主。
部分与釉结合处的胎呈黑灰色,是典型的厚胎厚釉。
结合釉痕流淌的痕迹,可以判断外凸弧形立型构件烧造时的上下垂直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