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漆器中的水分置换,巩固木胎。
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以一枚已经脱水的残件为例,虽仅有巴掌大小,但其脱水经历了一年多。
原来是饱水状态,手一捏就碎,脱水后很硬实了,摸起来跟现在的木头是一样的了。
所以,漆器脱水一般要花上1~2年时间,被称作“脱水保护”。
脱水后是修复,概括起来就是“慢工出细活”。
想要给漆器脱水,首先需要将残件被放入石膏模具中定型、干燥,随后是碎片粘接与补全。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文保工作者将残破的碎片一片一片拼好。
据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木器中,列入第一批修复计划的共有960件套。
以漆盘、漆耳杯为主。
目前仅修复了百余件,孔子屏风、贴金漆盒以及扣银漆奁被列入第二批修复名单。
而只要保留下来的,很多都是珍宝,比如一些漆器之上,都是方寸之间,一览千年的经典。
如果说,这些精美绝伦的漆木器,是两千年前漆艺辉煌的见证。
那么,其上镌刻的铭文则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古人经济、生活、风俗的画卷。
海昏侯墓出土的许多漆木器上,都有铭文。
什么时候造的,造了多少个,用了多少漆,用了多少工人,怎么做的,铭文都记录得非常清楚。
用漆量的单位,最小精确到了“蘥”。
当时有文献记载,一个漆杯的价值等于10个铜杯。
耗费人力更是“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由此可见漆器的珍贵。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