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则是当时漆艺的巅峰之作。”
孔子屏风出土时,其上绘写了孔子与弟子的图像、传记。
出土时因该文物的漆木结构与屏风相近,故暂名为孔子屏风。
但孔子屏风上面还镶嵌着一面铜镜,实际上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镜屏。
2000多年前,海昏侯刘贺床榻前摆放的这面镜屏,不仅可以让他从孔子先贤的举止中汲取道德养分,而且还可以让他“正衣冠”。
已出土的孔子镜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衣镜,一部分为漆木残件。
衣镜为青铜大方镜,长76.3厘米、宽46.5厘米,大小与现代普通穿衣镜相仿,具有相当的实用功能;
衣镜四周的漆木边框上绘制了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图,方镜嵌于边框之中。
衣镜背面是漆木屏板,形状近似屏风,上面绘有孔子、颜回等人的图像和传记。
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留存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有趣的是,孔子镜屏中的衣镜,并非像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衣镜一样,可以直接照映影像。
在出土的孔子镜屏中,还有两块漆木残件绘有黑色仙鹤。
黑色仙鹤漆件是镜盖,其结构和两扇门一般,开合之间,守护着里面的铜镜。
因此当时镜屏的主人用它整理仪容时,还需要像打开衣柜一样打开它的镜盖才行。
这样的精品制作,到底出自谁手,如果没有铭文就很难确认。
不仅是这件,这些精美的漆木器出自谁之手,后人一半都能从其上的铭文得知。
以出土的一件漆瑟为例,海昏侯国遗址发现的这件瑟,瑟体由独木斫成,长方形,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