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_53">面板略呈拱形,未见弦柱,首端、尾端髹以黑漆。
近首端处横嵌一条与面宽等长的首岳,近尾端处横嵌三条尾岳,尾端中部嵌有4个青铜枘。
其铭文为:“第一。廿五弦瑟,禁长二尺八寸,高十寸。昌邑七年六月甲子。礼乐长臣乃始,令史臣福、瑟工臣成、臣定造。”
研究发现,其中“瑟工臣成、臣定造”指的就是亲手制作漆瑟的工匠,一人名叫成,一人名叫定。
据介绍,这叫作“物勒工名”,即器物的制造者和检验者,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这最早出自《吕氏春秋》,这相当于古代的岗位责任制。
琴、瑟为两种弦乐器,一起合奏,声音和谐,悦耳动听。
比喻夫妻感情非常好,相亲相爱。
传说,琴、瑟是伏羲发明的。
琴和瑟都用梧桐木制成,有空腔,用丝绳做弦。
琴最初为五弦,后增成七弦;
瑟初为二十五弦,后有增至五十弦。
古人认为琴、瑟能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因此,在古诗中,琴与瑟成为美好的象征,如“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