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彩料经鉴定为朱砂,白色彩料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及少量的石膏。
这时的白彩料成分,与一期基本相同,但质地较细。
在陶器上的黏附性能强于一期,工艺明显有了进来,可能是采用了较好的胶质材料。
知道了这些,接下来就可以仿制这些远古陶器。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
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才产生了慢轮。
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手制又可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泥条筑成法。
捏塑法仅限于少量小型器物,以及器物上的附件。
如耳、足与贴附在器物上,成为附加堆纹的手捏泥条等。
泥片贴筑法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泥条筑成法是包括甘省在内的黄河流域的主要制陶方法。
模制法,即以模具为依托的陶器成型方法。
它的初级阶段是模具敷泥法,我国最早的彩陶即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就是以这种方法制成的。
而成熟阶段的模制法,则盛行于黄河中游的庙底沟、龙山文化。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在模具上敷泥,后者却是在模具上垒筑泥条。
轮制法是用快速旋转的陶轮,拉坯成型的工艺。
只有转速达到每分钟90周以上,坯体才能迅速成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