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成都》,大家光顾着玩梗模仿了,文学性思想性倒是没什么可说的,但这一首,仿佛第一次看到《理想》时的激动。
对了,让振云也看看!
郭见梅刚想把校刊拿走,她看了一下查海生:“冬子你要不要抄一下?”
査海生摇摇头:“不用了梅姐,都在我脑子里呢。”
郭见梅一走他就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下来,15岁就能考上北大的小天才,这都不叫事儿。
而在郭见梅找到刘振云的时候,他们78中文系早就把这首诗传开了。
戴堇华:“好诗,好诗!魏明终于又写出了一首正儿八经的诗,之前那首《成都》叫个啥啊。”
刘振云嬉皮笑脸道:“我还挺喜欢《成都》,那是我对诗歌最感兴趣的一段时间。”
熊光炯:“感觉魏明这首诗似乎意有所指。”
张嫚龄:“感觉他应该是针对最近《中国青年》那篇文章而写。”
戴堇华:“应该是了,看到这样的诗歌还有什么可迷茫的,只管风雨兼程就完了!”
又有几名同学抢到了校刊准备摘抄。
刘振云正跟同学们聊着,一抬头看到了梅子,赶紧走出教室,两人一路讨论这首诗直到食堂。
刘振云感觉仍有回味,于是从食堂出来又去南门看能不能碰到魏明。
结果宿舍里只有乔枫和梅文化,枫哥的丈母娘已经来燕京了,他也正式搬回了宿舍。
“明哥回家了?”
梅文化回道:“说是去琉璃厂了。”
“去那干啥啊?”
“文人骚客去琉璃厂多正常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