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厚葬的民族,我在琉璃厂常有耳闻,那契丹贵族墓是挖一铲吃一辈,挖十铲富一村啊!前不久刚看报纸,说是在通辽市奈曼旗的青龙山上,考古学家发现辽景宗孙女陈国公主的葬墓,那挖出来的旧货足以开十间“正天斋”。
我漫无边际地遐想,心潮不由自主地澎湃,接着又黯然叹气,只怪自己对这方面毫无经验,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此刻,真希望父亲能出现在我身边。
想起父亲,我怅然地把目光投向小木箱,突然一阵光明,所有盗墓知识不就在里面吗?只要潜心苦学,又何愁一个辽代古墓?这脑袋一贯通,顿时欣喜若狂,全然忘却那具恐怖的尸体是怎么死的。
……
乔小姐给我的假期是七天,刚开始挺感激的,以为很充裕,谁知一算,单是路途就要耗去五天时间,这使我不敢在大坝沟多耽搁。在匆忙赶回北京的火车上,我骤然明白——原来乔小姐早就计算好了。忿忿之余,又不得不佩服她的精明,还有处事的干练。
回到北京,正好是第七天的下午,稍稍收拾之后,我把腰牌揣进裤袋里,大步向琉璃厂走去。
虽然琉璃厂的古玩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但像菜市场那种喧嚣是没有的,偶有人流接踵,也多数是闲客,通常只在地摊上淘淘宝,捡捡漏,像正天斋这样有字号的店面通常是门可罗雀。不过话说回来,真正发财的还是他们这些大商号,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用乔小姐的话说,这好比钓鱼,必须耐心等待。
此时正天斋就处在“钓鱼”状态,推开店门,只有乔老头一个人在。他懒散地躺在摇椅上,端着小酒杯,正跟随收音机哼唱京剧。
“嘿嘿!回家娶媳妇了?来,陪我喝一盅。”
乔老头一看是我,满脸猥琐地调笑起来,还真给我倒了一杯酒。瞧这家伙的德行,不用说,肯定是刚做了笔大买卖。
“霓月姐呢?”
“被聚品斋请去‘拉纤’了,那货‘有一眼’。”
乔老头一嘴行话,说的是有一宗很大的买卖,乔小姐去当中间人了。这种生意也叫“搬砖头”,既不用本钱,又肯定有得赚,难怪他神采飞扬。
看我心不在焉的样子,乔老头有些扫兴,突然又阴阴地笑了,搓了搓通红的鼻子,吐着酒气说:“你小子一回来就找她,说,是不是几天没见,犯相思了?”
“你说什么啊!我是有东西要给她看。”
我最讨厌乔老头这种暧昧的声调,为老不尊的,一时火气上来,把腰牌重重甩到柜台上。
“呵呵!给我看还不是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