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矿者,稳定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毫不动摇的。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十九,皇帝下旨说,宛平县人潘世恩和汲县人苏廷禄,向地方官要求在直隶邢台等县开采银矿。这个事可不可办?今天我表个态。
皇帝说,开矿不是小事。开矿需要聚集众人,经年累月。以谋利之事,聚集游手之民,聚众闹事,势在必然。即使是官方经营,也难以约束这么多人。如果听任一两个老百姓,集众自行开采,更是非常危险。
皇帝说,朕广开言路,不是要开言利之路。国家经费自有来源,怎么可以穷搜山泽之利呢?
潘世恩、苏廷禄这两个人,以开矿为由,思谋其利,实属不安本分,俱令押送原籍地方,交地方官严行管束,不许出境闹事。给事中明绳竟然把这样不合规矩的事上报给朝廷,明显是受了这两个人请托,希望事成之后,分肥利己,实在卑鄙,必须严加惩处。
凡事以稳定为最高目标,导致嘉庆做出了这个错误决策。这一决定,是在雍正、乾隆时期新政策探索之后“开倒车”的举动,它堵死了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加剧了社会动荡。
缘木求鱼
一
如果综合评价起来,嘉庆帝可能是清代帝王甚至是中国历代皇帝当中私德最好的。
他是个禁欲主义者,不给个人享受留一点空间。甚至到木兰围场围猎,都完全是“遵守祖制”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打猎。他严格按照先祖的时间、路线,一点儿也不走样,打到两只猎物,就立刻赶回去看奏折,绝不因景致优美而多耽搁一刻。“欲望”在他看来是最危险的东西。他的一生,从没有被声色、珍玩、不良嗜好所迷。
他也是清朝除了康熙以外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心地确实很善良,也很善于用小细节表现自己的爱心和温情,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
每次出巡路上,只要遇到百姓拦轿喊冤告状,他一定停下来,细细询问,批示有关部门迅速办理。他说,老百姓敢于拦御轿,那么一定是有比较大的冤屈,自己再劳累也要及时处理。东巡盛京时,他甚至还亲自审问民案,为百姓做主。
他待人非常平易。有一年,提督湖北学政杨怿回京觐见皇帝,正值酷暑,皇帝正挥扇不止。一见杨怿进来,皇帝立即将扇子放在一边,非常详细地向他问起地方上的种种情况,虽然汗出如雨,浸透纱袍,但是皇帝没再拿起扇子。因为按体制,大臣在皇帝面前不可以挥扇,所以皇帝宁愿与大臣同甘共苦。杨氏晚年回忆录中写到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