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权臣拥立,是一个弱势皇帝,所以必须妥善处理此案,以示“公心”。他宣布,关键是要鉴定太子真假,自己壮年无子,太子如果为真,将来正好继位,“若果系真东宫……迎入宫中,仍为太子”。为了让鉴定结果有说服力,弘光拍板,一、审问过程中不得刑讯逼供;二、鉴定过程全程公开,“集百官廷讯,在京士民俱得入(内旁听)”。
在公开鉴定这一天,大殿里人山人海。骗子王之明被迎入殿内,他人小鬼大,故意大摇大摆,径直“踞上座,南面”。那些大学士、尚书只好位居其下。
王铎曾经当过三年太子的老师,一见面马上断定此“太子”为假。为了让大家信服,他问“太子”:“汝识我不?”“太子”说:“不也。”王铎又问:“讲书在何殿?”王之明只知道宫中有文华、武英等殿,随口答“文华”,其实是在端敬殿。刘宗政、李景琏两个翰林曾见过太子,也都认定这个少年比太子朱慈烺要矮,太子“眉长于目”,而此人眉毛很短。朝臣们考问其他宫中内情,他回答也大多不着四六。不过小骗子王之明心理素质不错,遇到这类质问,他态度傲慢,动辄答以“尔等宵小懂得什么”。
虽然审讯结果最终证明太子是假冒的,但是中国民众的判断,从来都是更多地基于情绪而非理智。南明政府的公信力,早已破产,何况中国人几千年前就都变成了“阴谋论者”。百姓认为王铎等人都是弘光指使,因此纷传太子为真。连外地的领兵大臣,也相信这种传言,纷纷上书要求弘光善待“太子”。弘光为了不担上“故杀”的罪名,就决定把王之明先关起来再说。王之明就这样在监狱里待了好几个月。
直到五月初十,清军南下,朱由崧弃城而逃,王之明终于翻了身。五月十一,天将亮时,南京百姓在两三个士绅的率领下,跑到监狱,放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真太子”,拥着他在武英殿“即位登基”。有些没有逃跑的南明官员也跟着上殿行礼如仪。
王之明终于苦尽甘来,一偿夙愿。南京百姓拥立他,是希望他率领南京军民抵挡住清军。不过王之明志不在此,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居然要选秀女。秀女还没选好,南京城就被攻破了。王之明被清军抓获。一开始,清人想利用他来安抚江南百姓,所以对他很礼貌。多铎“离席迎之”,与之并坐,还“衣以金紫”,问王之明最想要什么,王之明表示最想要“秀女”。多铎“旋以弘光所选淑女配之”。王之明于是怀抱着弘光没能享受到的“秀女”,一心做起清王朝的封王梦来。
不过小骗子好运不长。江南地方很快“内外俱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