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算侥幸逃脱性命。这一战,刘备的人马几乎损失得干干净净,无数的舟船、兵器、粮食、物资,全部丢弃无余,《三国志》卷五八《陆逊传》形容是“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猇亭之战,对刘备是致命的打击,他十个月后就病死了;但是对孙权,却是天大的好事,西面的威胁从此彻底消失,四个月后他就建立“黄武”年号,完全独立自主称王。至此,三分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此后战争虽然依旧不断,但是版图格局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
整整一年,陆逊用坚强的精神,非凡的才能,辉煌的战果,证明自己无愧于孙吴主帅级名将季军的荣誉。从用兵上看,他在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和熟练运用火攻战术两方面,都与周瑜的赤壁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战果也有惊人的三点相似:一是兵力对比上,弱者战胜了强者;二是态势对比上,应战者打败了挑战者;三是年龄对比上,后生制服了前辈——四十岁的陆逊战胜了六十二岁的刘备,而三十四岁的周瑜战胜了五十四岁的曹操。他用自己的辉煌胜利告诉我们:任何表面上看起来实力非常强劲的对手,都会有他致命的软肋;冷静观察,找到对手的致命软肋;周密思考,细致策划,制定出应对方案;然后顶住各种压力,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加以实施,就完全有可能以弱胜强,获得最后的胜利。到了这时,“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就不对了,应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正是:
且看书生高品质,赢来三国大奇功。
要想知道陆逊在淮南石亭建立的另一件辉煌战功,请看下节。
二 石亭凯歌
陆逊一生有两场关键大战,战场都带“亭”字,即猇亭和石亭。上一节介绍他在猇亭之战中,以弱胜强击败刘备。今天讲讲他在石亭之战中,如何激战曹魏大将曹休。孙权黄武七年(228),曹休率领十万兵马,从淮南进攻孙吴。陆逊指挥六万精兵,前往迎战强敌。这场大战役的起因,竟然是一个诈降之计,而且这个诈降计,还是《三国演义》中,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曹操这个著名故事的原版和原创。那么这个诈降计是怎么一回事?陆逊能不能在石亭之战中,继续谱写他以弱胜强的用兵传奇?这场大战又对当时的局势有何重要影响呢?
孙权黄武元年(222)十月,猇亭之战四个月后,孙权因为西面的威胁彻底解除,于是与北面的曹魏公开决裂,建立“黄武”年号,完全独立,自称吴王。
被孙权为缓解北面压力而假装俯首称臣,忽悠了两年多的魏文帝曹丕,恼怒之极,从此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