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大鱼乖乖上了钩呢?玄机在何处?“三国探客”告诉你。
曹休之所以上钩,除了周鲂与孙权配合的双簧戏演得很到位,周鲂的几封投敌信件也写得很煽情,而且还透露了不少虚假的军事情报,更为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曹魏当时微妙的政治格局,使曹休滋生了急于建立大功勋的焦急心理。
前年曹丕病重时,选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即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但是曹丕咽气之时,四大臣中唯有曹休,留在淮南战区没有到场,加之他又看不起首席辅政大臣曹真,所以心中非常不满。但是,令他更加不满的事还在后面。曹叡登基后,不久就打破辅政体制,以便君权独揽。他把曹真派到西面的关中战区,把司马懿派到南面的荆州战区,只留下一个性格温顺的文臣陈群,在京城辅佐自己协助打理政务。曹真一到关中,就在街亭一战,把诸葛亮的大军打得退了回去;司马懿一到荆州,上庸一战,也擒杀了密谋叛乱的将领孟达。在外镇守的三位军界大腕,有两位都建立了大功,唯独自视甚高的曹休,却还是两手空空。心情极度失落的他,恨不得马上打个大胜仗来挽回脸面,所以很快就上了钩。《周鲂传》还记载,周鲂本来的指望并不大,说是“若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以为内应”。曹休能够带领一万兵马,从皖县向南到达长江边,周鲂就满意了。却没有想到对方出动的兵马,根本不是一万,而是整整十万,曹休急于立功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那边曹休取道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直扑皖县而来。这边孙权看到上钩的鱼如此巨大,不敢怠慢,便委派军界头号精英陆逊为大都督,也就是前线各军的主帅,指挥六万雄兵,前去捕捉这条大鱼。至此,我们的主人公陆逊,正式披挂登场。
当时的陆逊,驻守在上游荆州的军事重镇武昌,即现今湖北省的鄂州市。他从武昌扬帆东下,奔赴皖县,一路都在思考迎战曹休的用兵方略。陆逊用兵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战之前深思熟虑,所以孙吴前一任主帅吕蒙,对他有高度评价:“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这一评语见于《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此处的“意思”,即预料和思考,是动词而非名词。在上一节《猇亭奇功》中,我们已经领略到他的这种用兵特点。此番迎战强敌曹休,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深思熟虑呢?他能够唱好这出大戏,捍卫他主帅型名将季军的荣誉吗?
陆逊一接到命令,就知道这出大戏不好唱。为什么不好唱?因为优势明显在对手那边。
对手的优势在哪里?一是在数量上。足足十万人马,几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