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的预想情景,真的在眼前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当初老祖宗汉高祖刘邦,打出汉中而攻占关中,最后成功消灭项羽的光辉榜样,就开始激励他,鼓舞他,不断给他以成功的希望。事实上,在整个北伐的三部曲中,他一直都在努力,主动发起进攻,主旋律不是完全绝望的颓废消沉,而是顽强努力的拼搏进取。因此,说他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不完全恰当;更为准确的定位总结,应当是这十个字:“以为有可为,而努力为之。”
说到刘邦的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的机遇好,出兵的时候正巧碰上合适的天时:项羽远在东边激战,无法顾及西边的关中,相当于政治形势混乱的情形。世间上的事,特别是大事,如果要想成功,主观的努力和客观的机遇,两者不可或缺。主观努力,属于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而客观机遇则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诸葛亮没有能够碰上这么好的机遇,老天爷又没有赐予他较长的寿命,所以只能以令人惋惜的方式离开了历史舞台。但是,他对我们的启示依然深刻:第一,如果不做任何主观的努力,即便客观机遇来临,也绝不会得到任何的成功,只能留下长久的悔恨;第二,时刻做好了主观努力,一旦客观机遇来临,成功就在眼前;第三,付出了主观努力,即便没有碰上客观机遇,事业未能成功,也不会悔恨终身,因为只要想想他诸葛亮的人生,就会心中释然。这正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却对今人启迪多。
要想知道诸葛亮种种有趣的谜团,请看下节。
三 孔明之谜
诸葛亮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故事多,谜团也多。其中一些至今还不断引起争论的谜团,就涉及三国时期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在这一节中,笔者选择与他的用兵才能密切相关的五个有趣谜团,与大家共同探讨真相,对过去的流行说法作一点颠覆挑战。一是著名八阵图是不是他的独创发明?二是八阵图的具体军事功能究竟是什么?三是这样的军事功能又怎样来具体实现?四是陈寿对他做出“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评价,以及后人由此而产生的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种种质疑,究竟准不准确?五是从人性的角度看,陈寿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负面评价呢?
在正式破解五个谜团之前,先来说一个有趣的问题,热热身,也就是诸葛亮家族的姓氏来源。讲诸葛亮,总得弄清楚他们家族的姓氏来源吧,所以笔者先来说一段《百家姓》的故事。
曾经有人说,孔明先生肯定姓孔,这当然是在说笑话。但是,要是说诸葛亮他们家,原本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