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们还以为这是许褚的真实姓名,姓虎,名侯。你会问了,有姓虎的吗?说句题外话,这世上还真有姓虎的,而且在我们四川,姓虎的虎,往往不读成虎字的音,而会读成“猫(māo)”字的音,有趣吧?
那么许褚内在的秉性,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请看《三国志》卷十八《许褚传》中,对他的档案记录:“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虽然只有简短的九个字,但是很值得琢磨一番。
史文列举许褚的秉性,具体有四点:非常谨慎,奉公守法,质朴稳重,话语很少。看来他的性格,属于内敛、沉稳、低调的精细型,与他的外貌形成极大的反差,对于后世人们的印象来说,这就真有点令人大跌眼镜了。
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呢?有的,史书上记录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能够把上面许褚人性上的四个特点,全部展现出来。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高升为魏王之后,在南方镇守的大将曹仁,回到后方来朝拜祝贺。这曹仁是曹操的堂弟,关系很亲近,身份很贵重,深受曹操信任,特别派他担任荆州战区的总指挥官,对付南边的关羽。在姓曹的宗族将领中,他的地位高居第一。这一天,曹仁来见曹操,曹操在内室里面还没有出来。曹仁看到在殿堂门外执勤的许褚,就邀请许褚,两个人一起到旁边的休息室里面谈话。当时曹仁的军职,是征南将军,比许褚要高好几级,又掌控军权,还是曹操的宗族近亲,所以在外人看来,他的邀请属于屈尊,是非常看得起许褚的表示。但是,许褚的反应怎样呢?他只简短回答了三个字:“王将出。”魏王就要出来了。说完便转头进入殿堂。曹仁哪里受过这种冷遇?心中非常不愉快。有人就责怪许褚说:“征南将军是宗族重臣,特别屈尊请你交谈,你怎么能断然推辞呢?”许褚的回答依然简短,却很值得琢磨:“他虽然关系亲近地位贵重,总归还是在外边保卫国家的大将。而我许褚属于内臣,在公众场合同他交谈就够了,两个人私下进入休息室里面去谈什么呢!”后来曹操听到他的回答,就更加看重和喜欢他了。
曹操更加看重和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来,当时在君主身边的侍从官员,叫做内臣;而在远方战区统领军队的将领,称为外藩,即外边的屏障。参与机密的内臣,如果与手握兵权的外藩,相互串通,内外勾结,就会对君主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内臣与外藩发生关系,被视为官场的一大禁忌。而曹操的规矩更为严厉,就连内臣与封为诸侯的自己儿子们交往密切,也是大罪一桩。著名的杨修,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