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等到酒宴结束,李毓昌还要再提查赈一事,王伸汉一摆手,笑着说:“大人路途鞍马劳顿,此时夜色已深,有话明天再说。”立即命人将各位查赈委员送往早已经准备好的馆舍。在此情形下,李毓昌也不好再说什么,又见其他同僚均已经退席准备入客房休息,也只好从命。
李毓昌被带进了客房,他的三名长随李祥、顾祥、马连升在旁边的厢房另有歇处。客房布置得很是华丽,实在与遭受了水灾的山阳形象不符合。李毓昌心中已经对这山阳知县王伸汉起了反感,待打开放在床正中的一个包袱,发现里面有三百两白银时,他恍然有些明白了。他立即去打开门,打算找王伸汉问个究竟,却发现适才紧盯着自己不放的长随包祥正站在门口。
李毓昌问道:“你是谁?”包祥道:“小的是王知县的长随,名叫包祥。”他虽然竭力用谦卑的口气说话,但神态却甚是倨傲,尤其是一双眼睛精然有光,全然不像一个下人。李毓昌很是疑惑,又问道:“你在我门口干什么?”包祥道:“知县大人派小的来看看大人对这里的安排是否满意。”李毓昌指着床上的白银:“那这是……”包祥道:“一点小小的见面礼,每位大人都有。还请李大人笑纳。”又刻意加重了语气:“其他各位大人都已经收了。”李毓昌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当即扬声叫李祥等三名长随收拾行李,连夜离开了县衙的馆舍。
这一夜,对李毓昌主仆四人来说真是个不眠之夜。他们找尽了城中的客栈,却没有一家店敢收留。最后还是一个好心的店家指点四人前去善缘庵投宿,这才勉强有了个落脚之处。
善缘庵的客房与衙门馆舍相比,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但李毓昌却心安了许多。他虽然初入官场,但并不是不懂世故之人。山阳知县王伸汉一上来就对前来查赈的官员大行贿赂之事,显然是内心有鬼,赈灾一事必有蹊跷。而其他查赈委员已经接受了贿赂,与王伸汉沆瀣一气,定会知情不举,自然不再是同路人。他已经打定主意,明天一早就独自带着三名长随下乡查赈,要把其中的真相查个明白。此时,心事重重的李毓昌丝毫没有留意到李祥、顾祥、马连升三人都流露出了怨恨不满的神色,尤其以李祥为甚。
次日,九月二十九日一大早,李毓昌向庵中僧人问明道路,径自带领三名长随直奔山阳乡下,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山阳县下辖四十乡,每乡约数十村。这一查就是整整一个月,到十一月初,李毓昌在查完两个乡后,带着三名长随回到山阳县城善缘庵处。李毓昌明显心情不佳,总是一个人在房内长吁短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