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状元”,因为他每天临睡前都要下跪、磕头一百次。据张之万自己的说法,这样可以活动腰腿、运行气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集求神保佑和锻炼身体于一身。此人才干平庸,却是官场老手,深通黄老之道,遇事从不出头,议政从不发言,喜怒不形于色,是典型的“不倒翁”,在朝中还有个外号,叫做“伴食”。
马新贻的案子落到张之万头上后,他只忧不喜,大为恐慌。很简单,这案子如果只是普通的仇杀案,轮不到他张之万头上;如果是政治谋杀案,那牵连可就大了,主谋势必非同小可,敢杀两江总督,又为何不敢杀他这个漕运总督呢?
张之万越想越是胆战心惊,有心推托不去,无奈上谕刚接,密旨又到,圣命实在难违。跟曾国藩一样,张之万也是个老江湖,最初采取了一个“拖”字——拖着不去江宁,也许拖着拖着,刺客突然供出了主谋,案情真相大白,就无须他再跑这一趟了。不料江宁将军魁玉恨不得越早把这个乱摊子交出去越好,不断行文到清江浦(即淮阴,又称清河,为大运河枢纽,当时最繁荣的通商大埠之一,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四大名城,今江苏淮安),催张之万快去江宁主持审案大局。
[清朝著名大臣吴棠即由清江浦开始发迹。道光末年,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惠徵因败于太平军,被革职留任,不久即病故,遗留下妻子和四个子女,其中长女名叶赫那拉兰儿,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惠徵死后,慈禧一行失去依靠,不得不盘灵回京。孤儿寡母,一路情景凄凉不堪。路过清江浦时,清河县令吴棠派仆人送奠仪,仆人误送到慈禧船上。慈禧十分感激,发誓将来必有回报。后来慈禧以秀女身份入宫得幸,并生下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更受宠爱。到咸丰十年,慈禧母因子贵,实际地位已经超越皇后,还时常代病中的丈夫咸丰皇帝批阅奏章。也就是在这一年,吴棠得补淮徐道。次年,慈禧垂帘听政后,立即升吴棠为江宁藩司(布政使),并署理(代理)漕运总督,从普通道员到署理总督,简直是一步登天。之后的吴棠更加显赫无比,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他从一个小小的清江县令,因意外做到了封疆大吏,其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眼见拖得实在不能再拖了,张之万才勉强从淮安(今江苏淮安)起程,自清江浦沿运河南下,赶赴江宁。他是漕运总督,当然知道横行运河的漕帮的底细。湘军在两江的影响巨大,不少遣散后的湘军都加入了哥老会和漕帮。明眼人都认为马新贻一案与湘军有关,难保漕帮不会牵涉在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