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是那个家庭教师呢?这似乎也不可能。因为如果家庭教师与女孩合谋的话,那么任何时间都可以放走女孩,而不是半夜里潜入房间去偷老太太的钥匙。这样做太危险了,而且毫无必要。
那么,凶手也只能落在那个与女孩交往的神秘男人身上了。然而一联系到这个男人,问题就复杂化了。他是谁?这个问题无从回答。他多大年纪?从事什么职业?也许根本没有职业,甚至还在上学,这些问题谁都搞不清楚。
麦涛也曾怀疑此人伪装成家庭教师,但细想之下,也不合理。
首先,真正的家庭教师是从早到晚待在院子里的,直到他离开为止,所以其他人很难冒充他的身份混进来;其次,就算他有这个机会混进来,也取得了老太太的信任,毕竟老年人好糊弄,但是这也和上一条推论一样,既然他白天就能得到钥匙,为什么还要晚上潜入呢?
讨论的结果是:眼下只能支持麦涛的结论,即女儿将旧钥匙给了男人,与他合谋把自己放出去。然而在潜入过程中,凶手出了错,惊动了老太太,失手杀死她,进而与女孩反目,又杀死了女孩。
作为年轻人,麦涛理应得意洋洋。可是刘队长之前劈头盖脸的批评恰似一盆冷水,虽然浇得他直打冷战,却也让他清醒了过来。
自己的推论合理,甚至接近真相了,可是这推论根本他妈的没用!
凶手足够狡猾,根本没留下关于自己的线索。就算你能知道他如何作案,却根本不能知道他的身份。
抓获他难比登天。最叫人窝火的是,你连他是谁都想不出来!
于是,年轻的麦涛第一次认识到了犯罪心理师的局限性,这个职业真他妈太可悲了!
第六章 烟消云散
1
“艾西,你知道我为什么说犯罪心理师这职业可悲吗?”
“啊?不知道。”艾西听麦涛讲述三年前的悬案,听得正过瘾,冷不丁被这么一问,顺口答道,“你说吧。”
“嗯。”麦涛招招手,酒保又添上了一杯,两人已从喝咖啡变为喝酒,并且都有些醺醺然了,“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这你是知道的。”
“嗯,西方人讲究推演,而东方人讲究总结。”
“推演就是由a推导出b,然后再推导出c的过程,这种逻辑过程相对于总结法来说更为严谨。不过犯罪心理这门学科有所不同,犯罪心理很难产生合理的推演。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罪犯的头脑有时候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明。比如这里……”麦涛指指自己的脑袋,“杏仁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