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太过在乎自身名利之人,麾下士卒有些怨言一开始子义也不愿多言其过,可后来此言竟在军营中越传越盛他才出面将众将训斥了一番。征南将军张辽张文远武艺超群将略非凡,司隶一战若非他冷静沉着力挽狂澜就不会有后来天子亲征大破韩张联军,此番汉中之战守卫坚城力拒数十万曹军精锐坚如磐石!
征北将军高顺高敬方当年在司隶之战便受燕王重托领军攻克虎牢,其时便连公明隽乂二将军亦在其帐下听调,亦未曾闻二位有任何微词,兖州之战正是高将军领兵攻克乐平生擒曹军大将乐进为我军立下头功,有此等功绩陛下将之位于慈上乃是真知灼见,陛下知人之明谁敢不敬?这大汉乱世若无陛下岂有我等家人之福?慈今生只愿为陛下征战沙场虽百死亦不改其志,尔等之言可以休矣,再若闻及休怪本将军不顾情面以军法治之,此时陛下方刚身登大统,曹刘二贼尚还未灭,正是尽心竭力与此中之时,岂可将心思用在这些细枝末节之上。
子义这番话义正言辞掷地有声,一腔忠诚之心溢于言表,众将闻之皆是信服,便不再多言,后刘毅闻之赞曰:大丈夫进不求名、退不取利,子义实乃为丈夫也,当为我大汉军中之表率!天子登基之礼一成靖海王与常山王便联袂自北平而回,到得军营之中常山王对太史慈此举亦是大加赞赏,并与荆襄一般在营中为众将进行授衔仪式。
军中既有子义这般不将功名利禄放在心间的大将,却也有为此力争之人,这倒也不能完全说前者就胜于后者,便是争功之中也能见男儿之志!此处说起来便是严纲与华雄二人,对张辽高顺他们倒是信服,疾风军统领高览高亭轩早在司隶一战拼死阻击韩张联军便是建立殊勋,其统军之能亦是可圈可点,严仲甫与华子威不服气的乃是烈火军统领麴义,说起来与虎卫军统领张合还脱不开干系,隽乂对麴义可是一肚子意见,二人素与之交好亦是一般。兖州之战烈火军虽也是立下战功但在主力军中并不太过突出,当年在冀州军中麴义的骄横跋扈等事亦成了众人的理由,对此事刘毅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只要不影响各军的合作,这些相争也并非坏事,相信麾下将领绝不会不顾大局。
当然在登基之后刘毅亦是忙的不可开交,说是日理万机也绝不为过,九五至尊可不是那么好做的,除非你想做一个昏君,否则那种工作强度绝非常人可以承受。且手中掌控大汉江山之后刘毅还有着更多的理想要去实现,种种新政与利民之策都需要通过它的手去实施,这每日勤政殿上的烛火几乎都是彻夜不灭,也就是朗生有狼王之体天赋异禀精力旺盛之极,但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