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多苦,最难捱的便是隆冬,后来圣祖评定战乱,百姓不再无食宿,但那段在军中和将士们一同受苦的日子却叫人难忘,他吃过苦,所以对于一切甜的东西都喜欢。其中松子枣泥糕是他怎么也吃不腻的。
“父皇的口味儿臣倒是记不清,但儿臣记得从前被庄先生罚写字就能得到母后差人送来的枣泥糕,不怕舅舅笑话,朕当时有好几次为了贪嘴故意写错的。”
太后慈眉善目的笑着说:“如今倒是承认了。”
这样的欢笑,在寻常人家母子之间是种常态,天家却难得,年幼时,他们到更真有几分像是在高墙深宫里相依为命的母子。
赵同安就像个格格不入的装饰,在一旁陪着笑,可心里却与面上相反,暗暗祈祷这时候谁能将这诡异的氛围打断,便是积了大德,还没等他开始祈祷,外面忽然传来一阵人声,天熙帝示意李忠义去查看,不多时李忠义便来禀报:“陛下,东都使者已经入宫,正要求见陛下。”
天熙帝擦了擦嘴,不慌不忙的说:“这么快?且等着,没见朕在陪母后用膳吗?”
李忠义知道天熙帝的用意,乖乖后再一旁默不作声的等着。
太后抬起她慈爱的目光,看着天熙帝说:“皇上国事要紧,哀家这里皇上忙完国事再来不迟,这松子枣泥糕哀家给你留着就是。”
她这样说,显得天熙帝是贪那一嘴似的,他刚要辩解,太后又道:“去吧,去吧,别叫使者等久了说我大祁礼仪之邦只是徒有其名。”
太后言辞恳切,天熙帝不好再坚持,于是只好起身道:“那舅舅陪母后用膳,朕去看看。”
第105章 生死
天熙帝离开之后,赵太后命人将膳食撤了下去,芝兰姑姑禀退了下人,殿中只剩太后和赵同安,太后慢悠悠的走到先前丫鬟新修剪的一株梅树旁,望着开得正盛的梅花,明知故问道:“周家父子还在大理寺监牢呢?”
赵同安说:“是,前几日定安侯去看过。”
太后似乎对此颇为好奇,道:“他是自己去的?”
“是,连从不离身的佩刀都没带。”赵同安缓步跟上去说:“想来也是怕周家父子在牢里出事,特意要撇清干系吧。”
“他?”太后轻嗤一声道:“你与他同为千机营提督,共事许久,却还不如哀家了解他,他要是真想撇清干系就不会去了。”
赵同安没听懂。
“不明白?”
赵同安微微一愣,没有说话。
太后接着说:“大理寺又不是千机营,他若真不想叫人知道,你又怎么会这么快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