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便是给宋家人带回了一个极大的‘惊喜’——她大姐宋苓已经上告官府,要和夫婿曾青旭离婚。
而且用的名义也是骇人听闻,是以曾家‘胆怯失义,不许新妇为父执辈鸣冤,无故囚禁新妇,至娘家来人始得脱,失夫妻之恩,因此求去’。
说白了,就是告诉天下人,曾家身为宋家的儿女亲家,在宋先生蒙冤入狱的时候,非但没有打发宋苓和丈夫上东京城为岳父周旋,反而把宋苓关了起来,一直到宋家派去探视的仆役到了,宋苓才因此被放出来。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宋先生入狱这么一件事,倒是试出了好几家的成色,但和王家相比,曾家的表现就太露骨了一些,宋苓上告官府这件事,似乎也有点太过冲动,等于是直接造成了宋学内部的分裂……
☆、第86章 绯闻
除了宋学分裂的直接后果以外,更重要的是,宋苓现在是告上官府,要求官府判离,这和民间夫妇自愿写放妻书从而和离是两样的做法,第一,官府判离,那日后就没有转圜余地了,即使是想要复婚也没有回转的可能。宋苓所生的一双儿女按理也都要留在夫家,以后她都未必能见到这两个亲生的孩子。
第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宋苓在状子里诉的并不只是她的夫婿,甚至于曾青旭在这件事上都没有多少戏份,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十分懦弱,无力维护妻子,把宋苓囚禁起来不许她上京为父亲周旋奔走的,只可能是宋先生的莫逆之交,宋学的另一耆宿,曾家家主曾先生。——没有他的许可,曾家谁会自作主张,把长子息妇囚禁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案子牵扯到了宋苓的舅姑,有以小诉大的嫌疑,这也是逆伦之罪,若是按新妇忤逆舅姑的罪名来算,即使是官府判了和离,宋苓也要承担轻则流放,重则斩首的罪名。这其中该怎么判,那就得看县令的了。
至于这第三,也是相当棘手,因为曾家老家毕竟不是东京城、西京城那样的大城市,可以说是僻处偏远,越是这样的地方,地方缙绅的势力也就越大。曾家当然就是当地最大的缙绅,甚至于县官都要看他们的脸子做事,虽然县官是流官,但毕竟衙中胥吏都是当地世袭,往往他们才能把持大权,都不提县官会否要计较宋苓的逆伦嫌疑了,现在宋苓孤身在当地,若是胥吏有心为难,且不说坏了她的性命,就是让她多上几次公堂,宋苓岂非也是声名丧尽了?
这些计较,有些和律法有关,有些却是读书人众所周知的常识,譬如这逆伦为大罪的知识,宋家上下就没有不知道的,且宋竹经过这许多事情,也不再是个无知女童,一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