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能在各家教导子弟的时候作为反面教材出现吧。
陈嫣出这个头,很大程度上是想让汲黯吃瘪,答应她跟着博士读书的事情。这样一来,天子大舅心里肯定暗爽了,也就不会记汲黯的仇了。
至于那些问题,针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其实不是她想的,而是后来一些研究成果。之所以陈嫣还记得,得感谢她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在讲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时候,顺嘴就讲了一些故事,说的就是后来者如何发散古代著作的‘背后含义’。
如《关雎》其实就是歌颂后妃之德云云,所以才能放在首位。那时候说起这样的解读,大多是从批判,甚至有些嘲笑的角度去说的。因为听起来真的很牵强,完全就是将《诗经》民歌中真挚活泼的表达,变成了老学究的道德故事。
不过不得不承认,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流行的解释,是因为真的很符合古人的口味。陈嫣将这些说出来,也足够震慑住汲黯了。
至于最后的算术题…纯粹是陈嫣的恶趣味,这是一道典型的几何概型题,属于只考这个知识点的单纯题目,所以只要学过都应该会做。但、但汉代数学还没有到讨论概率的地步,所以…game over
陈嫣:≧w≦
汲黯:(⊙o⊙)
至于陈娇对于汲黯吃瘪如此地喜闻乐见,只能说汲黯是真君子关陈娇咩事呀~作为堂邑侯府的千金、大汉国母的心肝宝贝、馆陶长公主的掌上明珠…以及未来的皇后,陈娇从来都是听她想听的,也从来没有人在她耳边说些不好听的。
这个汲黯,之前接触不多没感觉,这次巡视关中同行了好长一段时间——以陈娇的自在肆意和汲黯的孤直清高,陈嫣用脚后跟都能知道,肯定发生了一些让陈娇跳脚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陈娇显然是快乐的,不停称赞着陈嫣聪明,顺便可怜她明年就要跟着博士读书了:真是个小可怜诶~读书是多么辛苦的事情啊!
陈娇当然也有贵女教育,但是除了礼仪教育不能放松,其他的部分太后和馆陶长公主要求都很低。比如说读书,认识字,大概历史知道,别人提及某部经典,她不至于一无所知,这就足够了。又比如说此时很常见的才艺教育,当时陈娇选了箜篌,但一直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从来没人纠正她……
所以说,之前陈娇说读书辛苦,恐怕她根本不了解!之所以现在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刘彻。陈娇常常去太子宫找刘彻,自然知道他的学习强度,想到陈嫣要去太子宫做旁听生,立刻可怜自己的幼妹。
相差了十来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