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聚在一起就会出现一些点状或者线状的白色棉絮状形态,被称为棉。这些都是天然翡翠的特点。”
传统上,经过热处理和一些表面去杂色处理的翡翠也被称为a货。热处理的目的是将黄色、褐色的翡翠变成鲜艳的红色。表面去杂色可以增加翡翠的透明度。这些优化的工艺并不会改变翡翠的质地和耐久度。
“b货简单说就是经过漂白的翡翠。”祁向君关上手电,将玉镯还给黎希颖,“强酸漂白会使翡翠千疮百孔,使结构变得疏松,所以需要在裂隙中注入树脂或者石蜡进行固结。这样的翡翠,表面常有水流过似的痕迹,我们叫网纹。b货翡翠耐久性很差,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老化、变色。”
“我听说a货翡翠敲击起来声音清脆。”秦思伟说,“经过处理的声音沉闷。”
“这个说法不能说错,但并不全对。”祁向君告诉他,敲打所发出来的声音和翡翠的密度有直接关系。带有石纹的a货翡翠敲击声也很沉闷。而且敲击需要将玉器悬吊起来,对戒面之类的镶嵌品是无效的。最近一些年,随着作假技术的越来越高明,b货的填充物有了改进之后,敲击声也有听着很清脆的,所以不能仅凭敲打来判断翡翠是否经过处理。
还有一些流传很广的类似的判断翡翠真假的方法,比如用紫外线照射是否有荧光来辨别填充过的翡翠,用滤色镜来判别c货翡翠,随着造假工艺水平的提高也都不再普遍适用。简而言之,翡翠鉴定除了需要丰富的经验,有时必须借助红外光谱仪之类的专业设备。
至于坊间盛传的用火烧或者划玻璃判断翡翠真假的所谓“绝招”其实都是无稽之谈。天然翡翠怕高温,部分经过处理的b货或者假货反而不怕,一些奸商为了骗人就编出不怕火烧的才是天然翡翠的说辞。天然的翡翠硬度高,可以在玻璃上留下痕迹,但学过中学物理的人都能明白,比玻璃硬度高的矿物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由此并不能判断它是不是翡翠。
“市面上常见的另一类处理翡翠是c货。”祁向君拿起翡翠挂件,“c货是将翡翠加热使它产生裂隙,然后将染料注入裂隙,再烘干上蜡。我一开始怀疑这挂件是c货,或者是我们常说的b+c,就是先泡强酸再染色。”
“c货的颜色应该是沿着内部裂隙走的。”滕一鸣跳出来唱反调,“这里面根本看不到裂隙,也看不到染色的痕迹。”
“我正要说这个问题。”祁向君不满他的搅局,“用放大镜看这挂件,里面的颗粒结构很粗,看不到翠性,也看不到色根。 当然了,并不是说看不到色根和翠性的就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