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很多高档的翡翠因为质地均匀细密,反而看不到这些东西的。还是说这挂件吧,颜色不正,但确实不像炝色。而且吧,它内部结构很粗,但不知为什么给我一种很整齐的感觉。”
“我觉得它根本就是d货——用其他材料冒充的。”滕一鸣继续呛声。
“我觉得它可能是染色玛瑙或者石英岩。”蓝筱支持滕一鸣的观点。
“不可能。”雷涛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玉叶,“玛瑙内部看不到颗粒结构,应该能看出平行的色带。石英岩内部的丝瓜瓤结构特别明显。”他把叶子和放大镜递给祁向君,“如果是b货或者b+c就肯定注过胶。注过胶的翡翠在放大镜下必然能看到明显的气泡。这里面看不到气泡。”
“我知道。”祁向君点头,“所以我说我开始以为它是b+c,结果越看越不确定。”
“几位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再看看这几件。”秦思伟打开他带来的小纸盒,从里面拿出四块玉牌放在小桌上。其中两块和丢在田埂上的一样,是灰暗的绿色。另两块颜色明显漂亮很多,在玉牌四周用银白色的金属套了一个框子,做成一个超大号吊坠的样子。
“这是昨天另一个案子中起获的赃物。”秦思伟说,“我们的鉴定人员在一块玉牌靠近边缘的位置取了一些样本,经过化验是翡翠的基本成分,但放大了看结构又不敢确定是翡翠,建议我请专家帮忙。没想到今晚又遇到了类似的东西,更没想到的是,你们几位也看不出所以然。”
滕一鸣和祁向君来了兴趣,趴在桌边拿着手电和放大镜把几件玉牌一件件地看过,认真地讨论了一番,最终的结果是面对面地摇头。
“你们不觉得这些东西除了质地,还有个不对劲的地方吗?”蓝筱一手拿起镶嵌了边框的玉牌端详着。
“怎么不对劲?”雷涛问她。
“你看这两块子冈牌,”蓝筱把手里的玉牌放在灯下,“简直是一模一样。”
“子什么牌?”一个警员没听懂她说什么。
“哦,子冈是人名。”蓝筱对他说,“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有个大玉雕家陆子冈。他的技艺高超,尤其擅长平面减地的雕刻方法,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浅浮雕啦。相传牌形玉佩这种饰物是他发明的,所以后世就称之为子冈牌。”看到对方释然的表情,她脸上又露出浅浅的酒窝。
“这些东西,肯定是用同样的模具,靠机器加工出来的。”雷涛说,“手工雕刻靠人手和砂轮、钻头配合,每一条线都不会完全相同。刀痕上常常可以看到崩口。这几块牌子一看就是机器活儿。而且子冈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