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开始议论他的下一步去向。
按照通常情况,市委书记提拔了,会由市长来接替市委书记,可是市长唐逸夫已被批捕,所以,青原市明天开春的两会上,面临着的是市长、市委书记大换班,青原官场的一次大调整已迫在眉睫了。
对于青原政坛的新构架,谁来当市委书记,谁来当市长,班子成员如何安排与调整等等,省委希望伊海涛在离开之前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意见。
任何一个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一般都不由一个派系的人来担任,这是官场不成文的通行规则,既是制衡的需要,也是防止出现山头堡垒的措施。
叶庆平接任市委书记,郎茂才接任市长,这几乎是省委领导们已经达成的共识,用不着伊海涛去劳神费力;政府方面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助手,这是候任市委书记权利,叶庆平力荐简若明出任常务副市长,这也顺理成章。
倒是楚天舒的安排让伊海涛很费了一番思量。
在外界看来,楚天舒是伊海涛的心腹干将,还救过南延平夫人的命,在南岭县也干出了一番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官升一级进入青原市的市级领导班子应该水到渠成。
但是,官场的人事变迁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1117章 树大招风
朱敏文与唐逸夫的相继倒台,青原市原有的政治格局已经彻底被打破。
叶庆平、简若明的顺利上位,使得青原市完全成了林国栋一派的势力范围,如果再安排楚天舒进市级领导班子,伊海涛难脱用人唯亲的嫌疑,其他地区的干部对他这个新任副省长也会自然不自然地产生该不该替他卖命的疑问。
另外,楚天舒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对他的评价上,官方和民间同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在当今官场的“潜规则”里,对一个领导干部的争议往往影响提拔使用。不过,对于楚天舒来说,不是经济上的问题,不是贪污受贿、生活腐化问题,而是对他激进改革的手段和取得的成绩形成了不同意见。
正如有人说他是“酷吏”,有人说他是“青天”;有人说他“大搞政绩工程”,有说他“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思路”;有人怒斥他“是胡闹”,有人鼓励他“大胆地试”。
有一次,省长乔明松和伊海涛谈起楚天舒时,乔省长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探索者、帮助创新者、褒奖有功者。刚开始,伊海涛认为这是重用楚天舒的暗示,没想到谈到最后,乔省长却提了一句,楚天舒还年轻,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需要在更多的岗位上摔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